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常用英文缩略表 | 第8-13页 |
1 前言 | 第13-16页 |
·禽流感概述 | 第13页 |
·禽流感病毒病原学特点 | 第13-14页 |
·H5N6亚型禽流感 | 第14-15页 |
·H5亚型AIV的流行状况与遗传变异 | 第14页 |
·H5N6亚型AIV及抗原变异 | 第14-15页 |
·H5N6亚型AIV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 第15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2 材料 | 第16-18页 |
·病料和毒株背景 | 第16页 |
·鸡胚、试验动物和菌种 | 第1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6页 |
·主要试剂和分子生物学材料 | 第16-17页 |
·分子生物学软件 | 第17-18页 |
3 方法 | 第18-27页 |
·H5N6病毒的分离 | 第18页 |
·H5N6亚型AIV HA、NA基因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18-20页 |
·引物设计 | 第18页 |
·H5N6亚型AIV的RNA提取 | 第18-19页 |
·H5N6亚型AIV的c DNA合成 | 第19-20页 |
·H5N6亚型AIV的有限稀释法纯化 | 第20页 |
·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的测定 | 第20页 |
·H5N6亚型AIV的全基因序列扩增 | 第20-24页 |
·引物设计 | 第20-21页 |
·H5N6亚型AIV的RNA提取 | 第21页 |
·H5N6亚型AIV的c DNA合成 | 第21页 |
·H5N6亚型AIV全基因的PCR扩增 | 第21-22页 |
·目的片段的检测 | 第22页 |
·PCR扩增结果的回收及纯化 | 第22页 |
·目的片段与PGEM-T载体的连接与转化 | 第22-23页 |
·筛选与鉴定阳性菌落 | 第23页 |
·各目的片段序列的测定与拼接 | 第23-24页 |
·2 株H5N6亚型AIV对SPF鸡的致病性试验 | 第24-25页 |
·2 株H5N6亚型的AIV在SPF鸡体内复制情况 | 第24页 |
·2 株H5N6亚型AIV感染SPF鸡后排毒情况 | 第24-25页 |
·2 株H5N6亚型AIV对BABL/C小鼠的致病性试验 | 第25页 |
·2 株H5N6亚型的AIV在小鼠体内复制情况 | 第25页 |
·2 株H5N6亚型AIV对豚鼠的致病性试验 | 第25-26页 |
·2 株H5N6亚型的AIV在豚鼠体内复制情况 | 第26页 |
·2 株H5N6亚型AIV感染豚鼠后排毒情况 | 第26页 |
·2 株H5N6亚型AIV对北京鸭的致病性与跨种传播试验 | 第26-27页 |
·2 株H5N6亚型的AIV在北京鸭体内复制情况 | 第26页 |
·2 株H5N6亚型AIV感染北京鸭和鹌鹑后的排毒情况 | 第26-27页 |
·2 株H5N6亚型AIV对鹌鹑的致病性与跨种传播试验 | 第27页 |
·2 株H5N6亚型的AIV在鹌鹑体内复制情况 | 第27页 |
·2 株H5N6亚型AIV感染北京鸭后排毒情况 | 第2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54页 |
·毒株的初步分离鉴定结果 | 第27-28页 |
·毒株的HA、NA基因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 第28页 |
·H5N6亚型AIV纯化的结果 | 第28页 |
·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测定结果 | 第28页 |
·H5N6亚型AIV的全基因序列及分析结果 | 第28-41页 |
·HA基因序列分析 | 第28-29页 |
·NA基因序列分析 | 第29-30页 |
·PB2基因序列分析 | 第30-34页 |
·PB1基因序列分析 | 第34页 |
·PA基因序列分析 | 第34-40页 |
·NP基因序列分析 | 第40页 |
·M基因序列分析 | 第40-41页 |
·NS基因序列分析 | 第41页 |
·2 株H5N6亚型AIV对SPF鸡的致病性试验结果 | 第41-42页 |
·2 株H5N6亚型AIV感染SPF鸡后的存活情况 | 第41页 |
·2 株H5N6亚型AIV在SPF鸡体内的复制情况 | 第41-42页 |
·SPF鸡感染后口咽和泄殖腔的排毒情况 | 第42页 |
·14 d后存活的SPF鸡血清抗体测定结果 | 第42页 |
·2 株H5N6亚型AIV对BABL/C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 | 第42-44页 |
·2 株H5N6亚型AIV感染SPF BALB/C小鼠后的存活情况 | 第42-43页 |
·2 株H5N6亚型AIV感染SPF BALB/C小鼠后体重变化情况 | 第43-44页 |
·2 株H5N6亚型AIV在SPF BALB/C小鼠体内复制情况 | 第44页 |
·2 株H5N6亚型AIV对豚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 | 第44-46页 |
·2 株H5N6亚型AIV感染豚鼠后的存活情况 | 第44-45页 |
·2 株H5N6亚型AIV在豚鼠体内的复制情况 | 第45页 |
·豚鼠感染后鼻腔和泄殖腔的排毒情况 | 第45-46页 |
·14 d后存活的豚鼠血清抗体测定结果 | 第46页 |
·2 株H5N6亚型AIV对北京鸭的致病性与跨种传播试验结果 | 第46-47页 |
·2 株H5N6亚型AIV感染北京鸭后的存活情况 | 第46页 |
·2 株H5N6亚型AIV在北京鸭体内的复制情况 | 第46-47页 |
·北京鸭感染病毒后口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的排毒情况 | 第47页 |
·14 d后存活的北京鸭和鹌鹑的血清抗体测定结果 | 第47页 |
·2 株H5N6亚型AIV对鹌鹑的致病性与跨种传播试验结果 | 第47-54页 |
·2 株H5N6亚型AIV感染鹌鹑后的存活情况 | 第47-48页 |
·2 株H5N6亚型AIV在鹌鹑体内的复制情况 | 第48页 |
·鹌鹑感染病毒后口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的排毒情况 | 第48-49页 |
·14 d后存活的鹌鹑和北京鸭的血清抗体测定结果 | 第49-54页 |
5 讨论 | 第54-58页 |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