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中国民族器乐论文--吹奏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唢呐论文

皖西北唢呐的吹奏特征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8-12页
 一、选题依据与缘由第8页
 二、研究综述第8-9页
 三、研究内容第9页
 四、研究意义及创新性第9-10页
 五、研究方法与考察情况第10-12页
第一章 皖西北唢呐的流布第12-25页
 第一节 皖西北唢呐的流布成因及现状第12-14页
  一、流派的形成背景第12页
  二、流派的分布与成因第12-14页
 第二节 皖西北唢呐主要代表人物与乐曲第14-21页
  一、主要代表人物第14-16页
  二、主要代表乐曲第16-21页
 第三节 和而不同绽放异彩——与皖东南、皖东北流派风格异同之比较第21-25页
  一、流派间兼收并蓄促发展第21-23页
  二、与皖东南、皖东北的吹奏风格之比较第23-25页
第二章 皖西北唢呐的乐器构成第25-33页
 第一节 作为领奏乐器的唢呐第25-28页
  一、哨片第25-26页
  二、芯子第26-27页
  三、杆第27页
  四、碗子第27-28页
  五、气盘第28页
 第二节 其他乐器的形制特征第28-33页
  一、闷子第29-30页
  二、把攥子第30-31页
  三、毛脸筒第31页
  四、哈筒子第31-33页
第三章 皖西北唢呐的特色吹法第33-44页
 第一节 主要代表性的特色技法第33-38页
  一、一孔多音第34-35页
  二、唇颤音第35-36页
  三、气拱音第36页
  四、鼓腮式强奏第36页
  五、喉音第36-37页
  六、循环换气第37-38页
 第二节 部分诙谐式的民俗表演方式第38-44页
  一、“吐”、“捂”、“遮”、“攥”第38-40页
  二、“龇牙笛”第40-41页
  三、“獠牙笛”第41-42页
  四、“醒笛”第42页
  五、“倒杆儿”第42页
  六、“转碗儿”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附录 1第47-48页
附录 2第48-49页
后记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斯克里亚宾《第二钢琴奏鸣曲》音乐语言和演奏研究
下一篇:相辅而行的琴与乐--马勒声乐套曲《吕克特之歌》钢琴声部的演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