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前言 | 第10-26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银杏叶概述 | 第11-14页 |
| ·银杏叶在我国分布 | 第11页 |
| ·银杏叶的主要成分 | 第11-14页 |
|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 第14-20页 |
| ·有机溶剂提取法 | 第14-16页 |
| ·纤维酶辅助提取法 | 第16-17页 |
| ·微波辅助提取法 | 第17-19页 |
|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 第19-20页 |
| ·超临界CO_2提取法 | 第20页 |
| ·银杏叶黄酮的纯化精制 | 第20-22页 |
| ·膜分离法 | 第21页 |
| ·大孔树脂法 | 第21-22页 |
| ·聚酰胺树脂层析法 | 第22页 |
| ·银杏叶黄酮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测试方法 | 第22-23页 |
| ·银杏叶黄酮的抗氧化机理 | 第22-23页 |
| ·银杏叶黄酮的抗氧化性能测试方法 | 第23页 |
| ·立题思路和内容 | 第23-25页 |
| ·立题思路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 2 纤维素酶-微波辅助法提取银杏叶总黄酮 | 第26-42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4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 ·实验所用的仪器 | 第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 ·提取方法对提取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银杏叶样品提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 | 第36-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3 银杏叶总黄酮的纯化精制研究 | 第42-52页 |
| ·引言 | 第42-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 ·实验所用的仪器 | 第43-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 ·银杏叶黄酮的提取 | 第44页 |
| ·D-101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 第44页 |
| ·银杏叶黄酮的纯化精制及其工业化利用 | 第44-45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检验银杏叶总黄酮 | 第45-46页 |
| ·银杏叶黄酮的成本与效益估算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 ·银杏叶黄酮的纯化精制 | 第46-47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47-49页 |
| ·银杏叶黄酮的成本与效益估算 | 第49-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4 银杏叶黄酮的抗氧化性及其稳定性研究 | 第52-64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 ·实验所用的仪器 | 第53页 |
|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 ·总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53-54页 |
| ·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54页 |
| ·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54-55页 |
| ·光照对银杏叶黄酮稳定性的影响 | 第55页 |
| ·温度对银杏叶黄酮稳定性的影响 | 第55页 |
| ·pH对银杏叶黄酮稳定性的影响 | 第55页 |
| ·金属离子对银杏叶黄酮稳定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 ·总还原能力的比较 | 第56-57页 |
| ·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 | 第57-58页 |
| ·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 | 第58-59页 |
| ·光照对银杏叶黄酮稳定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 ·温度对银杏叶黄酮稳定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 ·pH对银杏叶黄酮稳定性的影响 | 第61页 |
| ·金属离子对银杏叶黄酮稳定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4页 |
| 5 总结和建议 | 第64-66页 |
| ·总结 | 第64页 |
| ·创新性 | 第64-65页 |
| ·建议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 个人简介 | 第72-74页 |
| 导师简介 | 第74-76页 |
| 成果目录清单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