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离合器耐久性能检测平台设计与开发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论文选题来源 | 第8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检测平台总体结构设计与静力学分析 | 第12-25页 |
| ·汽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 第12-13页 |
| ·检测平台工作机理 | 第13页 |
| ·检测平台功能特点及技术参数 | 第13-14页 |
| ·汽车离合器耐久性能检测平台结构设计 | 第14-21页 |
| ·传动方式选择 | 第14页 |
| ·总体结构设计 | 第14-15页 |
| ·主轴箱部件结构设计 | 第15-16页 |
| ·分离部件结构设计 | 第16-18页 |
| ·分离部件调节压头行程机构设计 | 第18-19页 |
| ·油箱部件结构设计 | 第19-20页 |
| ·移动滑台部件结构设计 | 第20-21页 |
| ·制热箱部件结构设计 | 第21页 |
| ·检测平台关键部件静力学分析 | 第21-24页 |
| ·检测平台有限元分析关键部件选择 | 第21-22页 |
| ·在ANSYS中创建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22页 |
| ·检测平台关键部件静力学分析 | 第22-23页 |
| ·ANSYS计算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检测平台控制方案确定与硬件设计 | 第25-32页 |
| ·检测平台硬件系统方案确定 | 第25-26页 |
| ·检测平台硬件电路设计 | 第26-31页 |
| ·PLC输入开关量电路设计 | 第27-28页 |
| ·模拟量输入电路设计 | 第28-30页 |
| ·PLC继电器输出电路设计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检测平台异步电机调速与控制算法 | 第32-51页 |
| ·异步电机调速方式 | 第32页 |
|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 | 第32-40页 |
| ·矢量控制的基本意义 | 第32-33页 |
| ·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3-35页 |
| ·矢量控制坐标变换仿真 | 第35-36页 |
| ·异步电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数学模型 | 第36-37页 |
| ·异步电机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数学模型 | 第37-38页 |
| ·异步电机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38-39页 |
| ·异步电机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数学模型 | 第39-40页 |
| ·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基本结构 | 第40页 |
| ·检测平台电机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 | 第40-43页 |
| ·转子磁链观测器电流模型法 | 第41-42页 |
| ·两相旋转坐标系下转子磁链观测器模型 | 第42页 |
| ·电流滞环控制PWM控制方法 | 第42-43页 |
| ·模糊PID控制算法的研究 | 第43-45页 |
| ·PID控制 | 第43页 |
| ·模糊控制 | 第43-44页 |
| ·模糊PID控制 | 第44-45页 |
| ·系统仿真 | 第45-50页 |
| ·转子磁链观测模块 | 第45-46页 |
| ·电流滞环脉冲发生器模块 | 第46-47页 |
| ·磁链调节器和转矩调节器 | 第47页 |
| ·模糊PID控制器 | 第47-49页 |
| ·仿真实验结果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检测平台系统软件设计与实验验证 | 第51-59页 |
| ·检测平台系统软件设计 | 第51-54页 |
| ·检测平台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第54-55页 |
| ·检测平台样机实验验证 | 第55-58页 |
| ·检测平台操作过程 | 第56-57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