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转基因小麦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转基因体系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转基因小麦遗传转化方法 | 第12-15页 |
·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小麦转基因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小麦成熟胚各成分的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麦胚蛋白 | 第18页 |
·麦胚碳水化合物 | 第18-19页 |
·麦胚胚芽油 | 第19页 |
·麦胚维生素 | 第19页 |
·麦胚其他活性物质 | 第19-20页 |
·分蘖在作物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分蘖在作物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 第20页 |
·分蘖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PvTB1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胚性愈伤率不同的小麦成熟胚特性差异比较 | 第23-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数据分析处理 | 第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两类成熟胚生化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 第25-27页 |
·成熟胚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差异分析 | 第27-2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9-31页 |
·胚性愈伤率不同的小麦成熟胚各生化指标的研究 | 第29-30页 |
·胚性愈伤率不同的小麦成熟胚形态的研究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利用基因枪法将PVTB1基因导入普通小麦的研究 | 第31-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植物材料 | 第31页 |
·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 第31页 |
·PvTB1基因的小麦遗传转化操作方法 | 第31-32页 |
·小麦转基因的分子检测 | 第32页 |
·转基因植株T_0代农艺性状调查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不同小麦品种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比较 | 第33-34页 |
·再生小麦植株的获得以及PCR的检测结果 | 第34页 |
·转基因植株T_0代农艺性状调查结果 | 第34-3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5-36页 |
·PvTB1基因的小麦遗传转化 | 第35页 |
·转基因植株T_0代农艺性状调查分析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4页 |
附录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