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小麦远缘杂交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小麦远缘杂交概述 | 第11-12页 |
·大麦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小麦外源遗传物质的鉴定 | 第13-17页 |
·形态标记 | 第13-14页 |
·细胞学鉴定 | 第14-15页 |
·生化标记 | 第15页 |
·同工酶标记 | 第15页 |
·种子贮藏蛋白标记 | 第15-16页 |
·原位杂交技术 | 第16页 |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6-17页 |
·小麦矮秆基因的研究 | 第17-23页 |
·矮化基因类型 | 第17-18页 |
·小麦矮秆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分子标记 | 第18-21页 |
·小麦矮秆基因的作用 | 第21-23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小麦-大麦大穗大粒渐渗系WB13的遗传背景分析 | 第25-3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5-28页 |
·材料 | 第25页 |
·DNA提取 | 第25-26页 |
·遗传背景检测 | 第26-27页 |
·SSR标记检测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29页 |
·遗传背景检测结果 | 第28页 |
·SSR标记分析结果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小麦-大麦矮秆渗入系WB29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 第30-4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0-33页 |
·材料 | 第30页 |
·WB29农艺性状调查 | 第30-31页 |
·幼苗赤霉素反应 | 第31页 |
·DNA提取 | 第31页 |
·根尖染色体观察 | 第31页 |
·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 | 第31-32页 |
·WB29分子标记检测 | 第32页 |
·F_2代分子标记检测及连锁测验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WB29的农艺性状 | 第33页 |
·幼苗赤霉素反应鉴定 | 第33-34页 |
·WB29矮秆基因遗传规律 | 第34-35页 |
·根尖细胞观察及GISH分析 | 第35-36页 |
·WB29分子标记检测 | 第36-37页 |
·F_2代小麦矮秆基因(Rht)与大麦STS标记检测及连锁测验结果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21份印度小麦品种矮秆基因的检测及其对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41-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材料 | 第41页 |
·田间株高和幼苗胚芽鞘长度调查 | 第41-42页 |
·赤霉素反应测试 | 第42页 |
·DNA提取 | 第42页 |
·矮秆基因检测 | 第42-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小麦品种的矮秆基因 | 第43-44页 |
·赤霉素敏感性测试 | 第44页 |
·小麦品种的矮秆基因的分布 | 第44页 |
·不同品种的胚芽鞘长度和株高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