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1 绪论 | 第14-19页 |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5-19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5-17页 |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7-18页 |
| ·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2 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 ·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生物量估算方法 | 第19-21页 |
| ·总初级生产力估算方法 | 第21页 |
| ·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估算的不确定性 | 第21-22页 |
|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研究重点 | 第22-23页 |
| 3 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估算及不确定性分析 | 第23-41页 |
| ·数据获取 | 第23-25页 |
| ·草地样地数据采集 | 第23-25页 |
| ·植被指数集 | 第25页 |
| ·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 ·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估算不确定性的评价方法 | 第26-28页 |
| ·不确定性来源的确定 | 第26-27页 |
| ·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估算及其不确定性 | 第27-28页 |
| ·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估算的不确定性分解 | 第28页 |
| ·站点尺度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模型的建立与校验 | 第28-33页 |
| ·地上生物量模型的建立和模拟性能分析 | 第28-31页 |
| ·草地总生物量模型模拟性能分析 | 第31-33页 |
| ·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时空分布 | 第33-36页 |
| ·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36-41页 |
| 4 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估算及不确定性 | 第41-59页 |
| ·站点概况 | 第42-44页 |
| ·总初级生产力模型选择 | 第44-48页 |
| ·植被光合模型(VPM) | 第45-46页 |
| ·MODIS GPP产品 | 第46-47页 |
| ·温度和绿度模型(TG) | 第47-48页 |
| ·植被指数模型(VI) | 第48页 |
| ·数据获取 | 第48-52页 |
| ·遥感数据获取与平滑 | 第48-50页 |
| ·气象数据空间化 | 第50-52页 |
| ·参数确定与模型校验 | 第52-55页 |
| ·模型参数确定 | 第52-53页 |
| ·模型模拟性能比较 | 第53-55页 |
| ·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 | 第55-58页 |
| ·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年际变化特征 | 第55-56页 |
| ·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空间分异特征 | 第56-58页 |
| ·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不确定性分析 | 第58-59页 |
| 5 结论和展望 | 第59-62页 |
| ·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 第59-61页 |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 作者简介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