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件高速切削稳定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薄壁件铣削力建模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实验模态分析法现状 | 第10-11页 |
| ·薄壁件切削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 第2章 薄壁件铣削力建模 | 第13-27页 |
| ·刚性体铣削力模型 | 第13页 |
| ·铣削力解析建模 | 第13-16页 |
| ·微元铣削力 | 第13-16页 |
| ·铣削参数对铣削力的影响 | 第16-19页 |
| ·螺旋角对铣削力的影响 | 第16-17页 |
| ·径向切深对铣削力的影响 | 第17-18页 |
| ·轴向切深对铣削力的影响 | 第18-19页 |
| ·柔性体铣削力模型 | 第19-24页 |
| ·薄壁件弹性变形基本假设 | 第19-20页 |
| ·工件变形理论 | 第20-21页 |
| ·薄壁件加工变形有限元分析 | 第21-23页 |
| ·柔性预测法 | 第23-24页 |
| ·实验验证 | 第24-26页 |
| ·实验设备与材料 | 第24-25页 |
| ·实验分析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刀具与工件动态耦合特性 | 第27-45页 |
| ·概述 | 第27页 |
| ·锤击法激励测试 | 第27-29页 |
| ·实验原理 | 第28-29页 |
| ·实验方案 | 第29-32页 |
| ·实验设备与材料 | 第29页 |
| ·实验过程 | 第29-30页 |
| ·刀具模态实验 | 第30-31页 |
| ·工件模态实验 | 第31-32页 |
| ·模态参数辨识 | 第32-36页 |
|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 | 第32-34页 |
| ·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 第34-35页 |
| ·导纳曲线分析法原理 | 第35-36页 |
| ·耦合特性研究 | 第36-43页 |
| ·工件/刀具位移模型 | 第36-41页 |
| ·工件/刀具接触模型 | 第41-42页 |
| ·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4章 薄壁件高速铣削稳定性研究 | 第45-64页 |
| ·铣削加工振动理论 | 第45-47页 |
| ·铣削加工振动分类 | 第45页 |
| ·铣削颤振基理 | 第45-46页 |
| ·切削稳定性研究方法 | 第46-47页 |
| ·单自由度振动模型 | 第47页 |
| ·颤振稳定性频域求解 | 第47-50页 |
| ·颤振稳定性仿真分析 | 第49页 |
| ·基于颤振控制的切削参数研究 | 第49-50页 |
| ·频域仿真分析 | 第50页 |
| ·颤振稳定性时域求解 | 第50-56页 |
| ·颤振稳定性预测分析 | 第53页 |
| ·变铣削力系数 | 第53-54页 |
| ·考虑变铣削力系数的稳定性分析 | 第54-56页 |
| ·时域仿真分析 | 第56页 |
| ·四自由度振动模型 | 第56-63页 |
| ·铣削动力学模型 | 第56-57页 |
| ·考虑再生作用的动态切削力模型 | 第57-60页 |
| ·颤振稳定性分析 | 第60-63页 |
| ·薄壁件高速切削稳定性预测 | 第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4页 |
| ·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 附录Ⅰ 单自由度稳定性叶瓣图绘制代码 | 第70-72页 |
| 附录Ⅱ 二自由度稳定性叶瓣图绘制代码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