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不同高度的生长特性及分层刈割高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21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苜蓿生长特性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株型 | 第9页 |
·株高 | 第9页 |
·分枝数 | 第9-10页 |
·含水量与干鲜比 | 第10页 |
·叶茎比 | 第10-11页 |
·苜蓿品质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粗蛋白 | 第11-12页 |
·纤维 | 第12-13页 |
·刈割对苜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 第13-15页 |
·刈割时期 | 第13-14页 |
·刈割留茬高度 | 第14页 |
·刈割频度 | 第14-15页 |
·苜蓿综合利用与深加工 | 第15-18页 |
·苜蓿的综合利用 | 第15-17页 |
·苜蓿的深加工 | 第17-18页 |
·苜蓿营养物质在植株内的分布 | 第18-19页 |
·苜蓿不同器官的营养物质差异 | 第18-19页 |
·苜蓿不同高度的营养物质差异 | 第19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试验设计 | 第21-22页 |
·紫花苜蓿的种植与刈割 | 第21页 |
·紫花苜蓿分层 | 第21页 |
·分层刈割高度与分层刈割高度比 | 第21-22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2-23页 |
·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22页 |
·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42页 |
·紫花苜蓿不同高度的生长特性与品质 | 第24-31页 |
·不同高度的生物量 | 第24-25页 |
·不同高度的叶茎比 | 第25-26页 |
·不同高度的茎直径 | 第26-27页 |
·不同高度的分枝长 | 第27页 |
·不同高度的叶面积 | 第27-28页 |
·不同高度的粗蛋白质含量 | 第28-29页 |
·不同高度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 | 第29页 |
·不同高度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 | 第29-30页 |
·不同高度的相对饲喂价值 | 第30-31页 |
·不同分层收获高度时上、下两部分苜蓿比较 | 第31-42页 |
·上、下两部分的生物量 | 第31-32页 |
·上、下两部分的叶茎比 | 第32-34页 |
·上、下两部分的粗蛋白质含量 | 第34-36页 |
·上、下两部分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 | 第36-37页 |
·上、下两部分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 | 第37-39页 |
·上、下两部分的相对饲喂价值 | 第39-42页 |
4. 讨论 | 第42-46页 |
·紫花苜蓿不同高度的生长特性及品质 | 第42-44页 |
·生物量 | 第42页 |
·叶茎比及其他生长特性 | 第42-43页 |
·营养物质含量及品质 | 第43-44页 |
·紫花苜蓿分层收获的分层刈割高度 | 第44-46页 |
5. 结论 | 第46-48页 |
·紫花苜蓿不同高度的生长特性与品质 | 第46页 |
·紫花苜蓿不同分层刈割高度的上、下两部分对比 | 第46-47页 |
·紫花苜蓿分层收获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个人简介 | 第53-54页 |
导师简介 | 第54-55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