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3-15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评价方法 | 第15-19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电子信息产业概念 | 第15页 |
| ·国际竞争力概念 | 第15-16页 |
| ·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 | 第16-19页 |
| ·进出口数据评价法 | 第17页 |
| ·主观打分法 | 第17页 |
| ·客观赋权法 | 第17页 |
| ·本文采用的评价方法 | 第17-19页 |
| 第3章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 第19-35页 |
|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19-27页 |
| ·总体进出口贸易状况 | 第19-23页 |
| ·出口企业性质及产品 | 第23-25页 |
| ·出口方式及国家与地区 | 第25-27页 |
| ·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 第27-31页 |
| ·国际市场占有率 | 第27-29页 |
| ·显示性比较优势 | 第29-30页 |
| ·贸易竞争力 | 第30-31页 |
| ·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SWOT分析 | 第31-35页 |
|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分析 | 第31-32页 |
|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劣势分析 | 第32-33页 |
|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机会分析 | 第33页 |
|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威胁分析 | 第33-35页 |
| 第4章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 第35-46页 |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35-37页 |
| ·评价原则 | 第35页 |
| ·评价方法 | 第35-36页 |
| ·指标体系 | 第36-37页 |
| ·指标测度方法 | 第37-40页 |
| ·企业竞争力 | 第38-39页 |
| ·潜在竞争力 | 第39页 |
| ·显示性竞争力 | 第39-40页 |
| ·数据来源和指标选取 | 第40-46页 |
| ·数据来源 | 第40页 |
| ·模型检验 | 第40页 |
| ·公因子方差分析 | 第40-46页 |
| 第5章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 | 第46-48页 |
| ·宏观的国家层面 | 第46-47页 |
| ·中观的产业层面 | 第47页 |
| ·微观的企业层面 | 第47-48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