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3页 |
·鄂尔多斯自然、经济状况 | 第9-10页 |
·气象灾害防御现状和形势 | 第10-11页 |
·面临的挑战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本课题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鄂尔多斯市主要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第17-35页 |
·气象灾害概述 | 第17-18页 |
·鄂尔多斯气象灾害种类及时空分布 | 第18-34页 |
·干旱的时空分布 | 第18-20页 |
·冰雹时空分布 | 第20-22页 |
·大风时空分布 | 第22-24页 |
·沙尘暴时空分布 | 第24-25页 |
·霜冻灾害时空分布 | 第25-27页 |
·高温时空分布 | 第27-29页 |
·暴雨时空分布 | 第29-30页 |
·寒潮时空分布 | 第30-31页 |
·雷暴时空分布 | 第31-32页 |
·低温冷害时空分布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方式对比分析 | 第35-49页 |
·鄂尔多斯市目前运用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机理 | 第35-37页 |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方式及机理 | 第35-37页 |
·鄂尔多斯市分灾种预警信息发布方式研究 | 第37-39页 |
·干旱预警信息发布方式 | 第37页 |
·冰雹预警信息发布方式 | 第37页 |
·大风预警信息发布方式 | 第37页 |
·沙尘暴预警信息发布方式 | 第37页 |
·霜冻预警信息发布方式 | 第37-38页 |
·高温预警信息发布方式 | 第38页 |
·暴雨预警信息发布方式 | 第38页 |
·寒潮预警信息发布方式 | 第38页 |
·雷暴预警信息发布方式 | 第38页 |
·低温冷害预警信息发布方式 | 第38-39页 |
·鄂尔多斯地区按人群预警信息发布方式研究 | 第39-44页 |
·按年龄段分析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方式 | 第39-42页 |
·按行业类型分析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方式 | 第42-44页 |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第44-48页 |
·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获取方式的分析 | 第44-47页 |
·公众对高影响气象灾害种类选择的分析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模式研究及案例应用 | 第49-55页 |
·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模式 | 第49-50页 |
·过程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模式 | 第49页 |
·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模式 | 第49-50页 |
·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效率 | 第50-52页 |
·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 第50-51页 |
·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 第51页 |
·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可读性 | 第51页 |
·共享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渠道 | 第51-52页 |
·加强气象科普宣传 | 第52页 |
·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建议 | 第52-53页 |
·共享气象灾害防御信息 | 第52页 |
·规范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 | 第52-53页 |
·案例对比 | 第53-54页 |
·天气过程简介 | 第53页 |
·气象预警发布情况 | 第53页 |
·发布模式对比 | 第53-54页 |
·效果评价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