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的气象数据传输终端设计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简介 | 第11-12页 |
| ·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的现状 | 第12-15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5-18页 |
| 第二章 整体设计 | 第18-24页 |
| ·北斗气象数据传输系统结构 | 第18-20页 |
| ·系统组成 | 第18-19页 |
| ·信息流程 | 第19-20页 |
| ·指挥机组网 | 第20页 |
| ·终端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20-23页 |
| ·终端设计思想 | 第20-21页 |
| ·软硬件设计方案 | 第21-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终端硬件设计 | 第24-42页 |
| ·硬件电路整体设计 | 第24-26页 |
| ·需求分析 | 第24页 |
| ·硬件整体设计 | 第24-26页 |
| ·ARM处理器选型及介绍 | 第26-34页 |
| ·ARM处理器选型 | 第26-27页 |
| ·STM32F103处理器介绍 | 第27-34页 |
| ·北斗基带单元 | 第34-36页 |
| ·主要功能 | 第35页 |
| ·工作原理 | 第35-36页 |
| ·主要性能 | 第36页 |
| ·接口单元 | 第36-37页 |
| ·电源部分设计 | 第37-41页 |
| ·设计原则及电源框图 | 第38页 |
| ·采用的技术 | 第38-40页 |
| ·电源部分原理图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终端软件设计 | 第42-66页 |
| ·终端主要功能简介 | 第42页 |
| ·处理器硬件资源分配 | 第42-46页 |
| ·10配置 | 第42-43页 |
| ·中断向量 | 第43-45页 |
| ·内存管理 | 第45-46页 |
| ·终端主要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46-61页 |
| ·主程序设计 | 第46-49页 |
| ·气象数据采集及处理 | 第49-52页 |
| ·终端设置与查询 | 第52-56页 |
| ·北斗卫星数据接收处理 | 第56-58页 |
| ·数据组帧及错帧重传 | 第58-60页 |
| ·数据补录 | 第60-61页 |
| ·外部FLASH存储管理 | 第61-64页 |
| ·总体结构说明 | 第61-63页 |
| ·常数定义部分 | 第63-64页 |
| ·函数说明部分 | 第64页 |
| ·小结 | 第64-66页 |
| 第五章 终端的性能指标分析及应用案例 | 第66-74页 |
| ·北斗气象数据传输终端的性能指标 | 第66-67页 |
| ·北斗气象数据传输终端功耗分析 | 第67-68页 |
| ·北斗终端功耗及工作要求 | 第67页 |
| ·铅酸电池容量计算 | 第67页 |
| ·电池选型 | 第67-68页 |
| ·太阳能电池板选型 | 第68页 |
| ·通信成功率的分析 | 第68-69页 |
| ·数据包成功率分析 | 第69页 |
| ·数据补包重传成功率分析 | 第69页 |
| ·北斗气象数据传输终端的应用案例 | 第69-73页 |
| ·区域自动站数据传输应用 | 第70-71页 |
| ·水利水文监测应用 | 第71-72页 |
| ·电力传输线路环境监测 | 第72-73页 |
| ·小结 | 第73-7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