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逆商大学生的认知加工偏向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1 研究综述 | 第10-25页 |
| ·逆商 | 第10-13页 |
| ·逆商的概念 | 第10页 |
| ·逆商概念的边界 | 第10-12页 |
| ·大学生逆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认知加工偏向 | 第13-20页 |
| ·认知加工偏向的概念 | 第13-14页 |
| ·认知加工偏向理论 | 第14-15页 |
| ·认知加工偏向的原因 | 第15页 |
| ·认知加工偏向研究范式 | 第15-20页 |
| ·逆商与认知 | 第20-23页 |
| ·意志和认知 | 第20-21页 |
| ·意志与注意 | 第21页 |
| ·意志与记忆 | 第21-22页 |
| ·意志与挫折 | 第22-23页 |
|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23-24页 |
| ·理论研究上的不足 | 第23页 |
| ·研究方法上的拓展 | 第23页 |
| ·研究内容上的不足 | 第23-24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24-25页 |
| ·理论意义 | 第24页 |
| ·现实意义 | 第24-25页 |
| 2 研究的总体设计 | 第25-28页 |
| ·研究构思 | 第25页 |
| ·探讨低逆商水平大学生的注意偏向 | 第25页 |
| ·探讨低逆商水平大学生的记忆偏向 | 第25页 |
| ·探讨低逆商水平大学生的解释偏向 | 第2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 ·被试筛选 | 第27-28页 |
| 3 实验研究 | 第28-40页 |
| ·实验一、低逆商大学生的注意偏向实验 | 第28-32页 |
|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28页 |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实验结果 | 第29-31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31-32页 |
| ·实验二、低逆商大学生的记忆偏向实验 | 第32-36页 |
|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32页 |
|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 ·实验结果 | 第33-35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35-36页 |
| ·实验三、低逆商大学生的解释偏向实验 | 第36-40页 |
|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36页 |
|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 ·实验结果 | 第37-38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38-40页 |
| 4 综合讨论与结论 | 第40-46页 |
| ·综合讨论 | 第40-43页 |
| ·大学生低逆商水平与注意加工偏向效应的关系 | 第40-41页 |
| ·大学生低逆商水平与记忆加工偏向效应的关系 | 第41页 |
| ·大学生低逆商水平与解释加工偏向效应的关系 | 第41页 |
| ·大学生低逆商水平与认知加工偏向效应的关系 | 第41-42页 |
| ·低逆商大学生对负性信息比较敏感 | 第42-43页 |
| ·总结论 | 第43-44页 |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44-45页 |
| ·创新之处 | 第44页 |
| ·研究不足 | 第44-45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附录 | 第51-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