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区长2、长6储层特征及控油性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8-9页 |
| ·研究内容 | 第8页 |
| ·技术路线 | 第8-9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9-10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地层划分对比及其特征 | 第11-20页 |
| ·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 第11-12页 |
| ·主要标志层 | 第12-14页 |
| ·延长组地层特征及其划分对比 | 第14-20页 |
| 第三章 构造分析 | 第20-25页 |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20页 |
| ·构造特征 | 第20-25页 |
| ·长6顶面构造特征 | 第21-23页 |
| ·长2顶面构造特征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沉积微相分析 | 第25-38页 |
| ·区域沉积背景 | 第25页 |
| ·沉积相划分标志 | 第25-32页 |
| ·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 第25-26页 |
| ·沉积构造特征 | 第26-28页 |
| ·测井相标志 | 第28-32页 |
| ·沉积微相分布规律 | 第32-38页 |
| 第五章 储层特征 | 第38-59页 |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38-40页 |
| ·碎屑成分 | 第38页 |
| ·填隙物成分 | 第38-39页 |
| ·结构特征 | 第39-40页 |
| ·成岩作用特征 | 第40-44页 |
| ·成岩作用类型 | 第40-44页 |
|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 | 第44页 |
| ·物性特征 | 第44-45页 |
| ·孔渗分布特征 | 第44-45页 |
| ·孔渗相关性 | 第45页 |
| ·孔隙类型 | 第45-48页 |
| ·粒间孔 | 第46-47页 |
| ·溶孔 | 第47-48页 |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48-53页 |
| ·反映孔隙结构的参数特征 | 第48-50页 |
| ·孔隙结构分类 | 第50-53页 |
|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 第53-57页 |
| ·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 | 第53-56页 |
| ·储层的层间非均质性 | 第56-57页 |
| ·储层分类及评价 | 第57-59页 |
| 第六章 成藏特征研究 | 第59-68页 |
| ·成藏基本条件 | 第59-63页 |
| ·油源条件 | 第59-60页 |
| ·储层条件 | 第60页 |
| ·盖层条件 | 第60页 |
| ·运移条件 | 第60-63页 |
| ·油藏类型 | 第63-68页 |
| 第七章 油藏分布特征、主控因素及其成藏模式研究 | 第68-72页 |
| ·油藏分布特征 | 第68页 |
| ·成藏主控因素 | 第68-71页 |
| ·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