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指导意义 | 第10-11页 |
| ·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 | 第11页 |
| ·养老金缺口不断增加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研究评述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下的养老金支付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3-24页 |
| ·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 第23页 |
| ·养老保险金 | 第23页 |
| ·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模式 | 第23-24页 |
| ·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 ·社会福利社会化理论 | 第24-25页 |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5-26页 |
| ·社会公平理论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国内外养老金支付模式的比较研究 | 第27-33页 |
| ·国外社会养老保险主要支付模式 | 第27-30页 |
| ·福利国家型公共养老金支付模式 | 第27-28页 |
| ·社会保险型公共养老金支付模式 | 第28-29页 |
| ·强制储蓄型国家的养老金支付模式 | 第29-30页 |
| ·我国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支付模式 | 第30-31页 |
| ·美国养老金支付模式经验借鉴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下养老金支付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 第33-54页 |
| ·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 第33-41页 |
| ·区域统计 | 第33-34页 |
| ·个人基本信息 | 第34-38页 |
| ·工作情况 | 第38-41页 |
| ·延长退休年龄支持率分析 | 第41-45页 |
| ·各因素与对延迟退休年龄态度相关性分析 | 第45-54页 |
| 第五章 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方案比较及优化设定 | 第54-64页 |
| ·方案概述 | 第54-57页 |
| ·清华方案 | 第54-55页 |
| ·学者方案 | 第55-56页 |
| ·人社部方案 | 第56-57页 |
| ·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的优化设定及启示 | 第57-64页 |
| ·延长年龄上限的确立 | 第58-59页 |
| ·延长退休年龄下限的确立 | 第59-60页 |
| ·正常退休年龄的确立 | 第60-64页 |
| 第六章 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下养老金支付模式的设计 | 第64-90页 |
| ·养老金收支构成 | 第64-65页 |
| ·养老金收支模型 | 第65-66页 |
| ·模型的参数设置 | 第66-78页 |
| ·模型求解 | 第78-90页 |
| ·替代率和支付模式之间的转换 | 第86-90页 |
| 第七章 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下养老金支付模式的对策建议 | 第90-95页 |
| ·逐步取消养老金双轨制 | 第90-91页 |
| ·建立健全缴费与待遇享受之间的挂钩机制 | 第91页 |
|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模式的建议 | 第91-95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 ·本文结论 | 第95页 |
| ·本文不足与展望 | 第95-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 附录 | 第101-10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07-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