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山区公路隧道洞口段抗震设防长度计算方法及地震响应特征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分析 | 第8-11页 |
| ·存在的科学问题 | 第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第2章 强震山区公路隧道震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4-23页 |
| ·汶川地震公路震害统计分析 | 第14-15页 |
| ·隧道震害与分类 | 第15-22页 |
| ·隧道震害调查 | 第15-20页 |
| ·隧道震害的相关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 ·隧道震害分级 | 第21页 |
| ·隧道震害分类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强震山区隧道洞口段抗震设防长度计算方法 | 第23-36页 |
| ·基本假设 | 第23-24页 |
| ·隧道结构动力特性研究 | 第24-30页 |
| ·隧道运动微分方程 | 第24-25页 |
| ·变形传递系数求解 | 第25-27页 |
| ·隧道结构地震应力特性 | 第27-30页 |
| ·理论计算参数确定 | 第30-31页 |
| ·地层简化 | 第30页 |
| ·场地固有周期 | 第30页 |
| ·剪切波速的确定 | 第30页 |
| ·振动基准面速度反应谱 | 第30-31页 |
| ·弹性地基系数的确定 | 第31页 |
| ·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第31-35页 |
| ·地震波入射角度对隧道的影响 | 第32页 |
| ·隧道埋深对隧道应力的影响 | 第32页 |
| ·剪切波速对隧道应力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地震波不同入射角度下隧道埋深对隧道应力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强震山区公路隧道抗震设防长度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强震山区隧道洞口段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 第36-55页 |
| ·计算模型 | 第36-41页 |
| ·非线性动力抗震分析的基本假定 | 第36-37页 |
| ·计算模型 | 第37-38页 |
| ·计算参数选取 | 第38页 |
| ·边界条件 | 第38-39页 |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39-41页 |
| ·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结果与分析 | 第41-54页 |
| ·Ⅴ级围岩38 m埋深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 ·Ⅴ级围岩48 m埋深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 ·Ⅳ级围岩38 m埋深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 ·隧道监控点在不同工况下的竖向位移分析 | 第51-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龙池隧道洞口段结构地震响应研究 | 第55-67页 |
| ·工程概况 | 第55页 |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 第55-57页 |
| ·地形、地貌 | 第55页 |
| ·地质构造 | 第55-56页 |
| ·地层岩性 | 第56-57页 |
| ·水文地质概况 | 第57页 |
| ·气候气象 | 第57页 |
| ·龙池隧道震害分析 | 第57-65页 |
| ·龙池隧道震害概况 | 第57-58页 |
| ·隧道震害类型统计与分析 | 第58-64页 |
| ·隧道震害分布图 | 第64-65页 |
| ·重大震害原因分析 | 第65页 |
| ·隧道震害处治建议 | 第65页 |
| ·抗震设防启示 | 第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 ·结论 | 第67-69页 |
| ·展望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