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继承习惯与继承立法研究--以民事习惯调查资料为依据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12页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7-9页
 (二)研究动态第9-11页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1-12页
一、近现代“分家析产”民事习惯调查概述第12-16页
 (一)“继承”与“分家析产”概念的界定第12-13页
  1.中国传统的“承继关系”包含宗祧和财产两个方面第12-13页
  2.“分家析产”是中国传统财产继承的主要形式第13页
 (二)近现代“分家析产”民事习惯调查的过程和成果第13-16页
  1.清末民初的两次民事习惯调查及其成果第13-15页
  2.当代中国民众继承习惯调查及其成果第15-16页
二、近现代继承立法与民事习惯的互动第16-22页
 (一)《大清民律草案·继承编》与民事习惯的互动第16-18页
 (二)民国《民律草案·继承编》与民事习惯的互动第18-19页
 (三)《中华民国民法·继承编》与民事习惯的互动第19-20页
 (四)大陆现行《继承法》对民事习惯的态度第20-22页
三、继承人范围及顺序的民事习惯与立法变迁第22-31页
 (一)近代继承人范围及顺序的习惯与立法第22-27页
  1.近代继承习惯中的继承人范围和顺序第22-25页
  2.近代立法中的继承人范围和顺序第25-26页
  3.近代民间习惯与国家立法的对比分析第26-27页
 (二)当下继承人范围和顺序的立法与习惯第27-28页
  1.当下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第27页
  2.当下中国民众对继承人范围和顺序的认识第27-28页
 (三)继承人范围和顺序的立法与习惯的冲突与调和第28-31页
  1.现行立法对继承人范围的规定过于狭窄第28-29页
  2.现行立法对法定继承人顺序的规定过于简单第29页
  3.应当对姻亲属和继子女的继承顺序重新进行评估第29-31页
四、应继份额的民事习惯与立法变迁第31-39页
 (一)近代中国继承人应继份额的民事习惯第31-34页
  1.“诸子均分”的一般原则第31页
  2.嫡庶身份差异对继承份额的影响第31页
  3.长幼身份差异对于分家析产的影响第31-32页
  4.养子、嗣子、义子身份对分家析产的影响第32-34页
  5.私子身份对分家析产的影响第34页
 (二)当代中国继承人继承份额的民事习惯第34-36页
 (三)近现代继承立法中关于应继份额的规定第36-37页
  1.《大清民律草案》与民国《民律草案》的规定第36页
  2.《中华民国民法》的规定第36-37页
  3.现行《继承法》的规定第37页
 (四)配偶应继份额制度的不足与完善第37-39页
五、继承民事习惯对立法的价值与启示第39-43页
 (一)提高对继承领域民事习惯价值的重视程度第39-40页
 (二)将民事习惯作为继承立法的重要资源第40页
 (三)明确民事习惯在继承法中的法律渊源地位第40-41页
 (四)重启继承民事习惯调查工作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高等院校法律职业伦理教育问题研究
下一篇:失独者权利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