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数值模拟粗糙单元诱导的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 | 第10-11页 |
| ·粗糙单元对转捩的影响 | 第11-22页 |
| ·粗糙单元的典型作用 | 第11-13页 |
| ·粗糙单元的分类 | 第13页 |
| ·影响粗糙单元转捩效果的因素 | 第13-15页 |
| ·粗糙单元周边的流动结构 | 第15-18页 |
| ·粗糙单元的工程转捩准则 | 第18-20页 |
| ·粗糙单元的转捩机理 | 第20-22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2章 数值方法及验证 | 第24-42页 |
| ·控制方程及计算方法 | 第24-35页 |
| ·控制方程 | 第24-26页 |
| ·空间离散方法 | 第26-30页 |
| ·界面变量重构 | 第30-34页 |
| ·时间推进方法 | 第34-35页 |
| ·边界条件 | 第35页 |
| ·计算方法验证 | 第35-38页 |
| ·一维Shu‐Osher问题 | 第36-37页 |
| ·二维双马赫反射问题 | 第37-38页 |
| ·模态分解 | 第38-41页 |
| ·动态基分解 | 第38-40页 |
| ·本征正交分解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3章 圆柱形粗糙单元转捩机理 | 第42-69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计算模型和计算条件 | 第42-43页 |
| ·计算网格和网格密度影响 | 第43-48页 |
| ·二维计算 | 第44页 |
| ·网格密度影响 | 第44-48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8-67页 |
| ·瞬时流动结果 | 第48-53页 |
| ·粗糙单元上游的“射流” | 第53-57页 |
| ·流场扰动在下游的发展 | 第57-59页 |
| ·判断转捩的依据 | 第59-67页 |
| ·小结 | 第67-69页 |
| 第4章 不同形状粗糙单元转捩效果评估 | 第69-101页 |
| ·引言 | 第69页 |
| ·计算条件设定 | 第69-71页 |
| ·斜坡粗糙单元转捩 | 第71-74页 |
| ·网格影响研究 | 第71-73页 |
| ·与实验结果对比 | 第73-74页 |
| ·不同形状粗糙单元转捩效果 | 第74-86页 |
| ·不同形状粗糙单元引起的气动热与气动力变化 | 第86-89页 |
| ·模态分解 | 第89-99页 |
| ·斜坡形粗糙单元流场模态分解 | 第89-95页 |
| ·钻石形与圆柱形粗糙单元的模态分解 | 第95-99页 |
| ·小结 | 第99-101页 |
| 第5章 斜坡形粗糙单元参数化研究 | 第101-121页 |
| ·引言 | 第101页 |
| ·雷诺数影响 | 第101-105页 |
| ·斜坡角度影响 | 第105-113页 |
| ·转捩效果影响 | 第105-111页 |
| ·对气动热与气动力影响 | 第111-113页 |
| ·粗糙单元间距影响 | 第113-118页 |
| ·转捩效果影响 | 第114-118页 |
| ·对气动热的影响 | 第118页 |
| ·小结 | 第118-121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4页 |
| ·工作总结 | 第121-122页 |
| ·工作展望 | 第122-1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4-131页 |
| 致谢 | 第131-133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