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 引言 | 第9页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3页 |
·土壤团聚体 | 第10-12页 |
·土壤有机碳组分 | 第12-13页 |
3 研究展望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19页 |
1 供试土壤 | 第15-16页 |
·供试地简介 | 第15页 |
·供试土壤养分状况 | 第15-16页 |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第16页 |
2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16-18页 |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 第16页 |
·土壤团聚体分级与测定 | 第16-17页 |
·土壤有机碳分组 | 第17-18页 |
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施肥和地下水位管理对水稻土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 第19-24页 |
1 土壤有机碳与氧化铁含量 | 第19-20页 |
2 团聚体分布 | 第20-21页 |
3 团聚体稳定性 | 第21-22页 |
4 小结 | 第22-24页 |
第四章 施肥和地下水位管理对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 第24-27页 |
1 团聚体有机碳含量 | 第24页 |
2 各级团聚体C/N | 第24-25页 |
3 各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 | 第25-26页 |
4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五章 施肥和地下水位管理对水稻土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 第27-31页 |
1 颗粒有机碳(POC) | 第27-28页 |
2 矿质结合有机碳 | 第28页 |
3 有机碳组分与团聚体结合碳、总有机碳的相关关系 | 第28-29页 |
4 小结 | 第29-31页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31-35页 |
1 讨论 | 第31-33页 |
2 结论 | 第33-34页 |
3 创新点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个人简历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