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无功补偿控制系统设计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 ·无功补偿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早期的无功补偿技术 | 第12页 |
| ·现代无功补偿技术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 第2章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 | 第15-21页 |
| ·无功补偿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 ·低压无功补偿的基本方式 | 第16-17页 |
| ·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 | 第17-18页 |
| ·电容器组接线方式的确定 | 第18-20页 |
| ·自动投切控制方式确定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3章 无功补偿控制策略 | 第21-31页 |
| ·控制策略的选择 | 第21-22页 |
| ·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 | 第22-30页 |
| ·设计思路 | 第22-24页 |
| ·输入输出模糊化 | 第24-25页 |
| ·模糊控制规则的建立 | 第25-26页 |
| ·PID 参数初始值的确定 | 第26页 |
| ·模糊推理与模糊计算 | 第26-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4章 无功补偿控制系统硬件架构 | 第31-45页 |
|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1-32页 |
| ·电路设计 | 第32-36页 |
| ·电源设计 | 第32-33页 |
| ·信号检测单元设计 | 第33-35页 |
| ·锁相倍频电路设计 | 第35-36页 |
| ·AD 转换电路设计 | 第36页 |
| ·控制核心模块 | 第36-37页 |
| ·数据存储模块 | 第37-39页 |
| ·人机交互模块 | 第39-41页 |
| ·电容投切模块 | 第41-43页 |
| ·电容器的分组 | 第41-42页 |
| ·投切控制开关 | 第42页 |
| ·电容投切 | 第42-43页 |
| ·硬件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无功补偿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5-59页 |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5-47页 |
| ·移植μC/OS-II | 第47-49页 |
| ·OS_CPU.H 移植 | 第48页 |
| ·OS_CPU_C.C 文件 | 第48-49页 |
| ·OS_CPU_A.ASM 文件的移植 | 第49页 |
| ·信号检测单元 | 第49-52页 |
| ·电网数据采集 | 第49-50页 |
| ·有效值的计算 | 第50-51页 |
| ·谐波分析及 FFT | 第51-52页 |
| ·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 第52-53页 |
| ·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 第53-54页 |
| ·液晶显示软件设计 | 第54-55页 |
|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 第55-56页 |
| ·软件任务的划分及调度 | 第56-57页 |
| ·任务划分的原则 | 第56页 |
| ·系统任务划分及调度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附录 | 第6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