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自动化中面保护的研究与应用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配电网自动化的概念 | 第10页 |
|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 | 第10-12页 |
| ·配电网自动化的构成 | 第10-11页 |
| ·配电网自动化的功能 | 第11-12页 |
| ·配电网自动化作用 | 第12页 |
| ·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 ·课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 第2章 面保护的原理及其实现 | 第16-22页 |
| ·几种常见的馈线保护方式 | 第16-18页 |
| ·面保护定义 | 第18-19页 |
| ·面保护的原理 | 第19-21页 |
| ·面保护原理介绍 | 第19-20页 |
| ·面保护实现的必备条件 | 第20-21页 |
| ·面保护特点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面保护的算法和判据 | 第22-31页 |
| ·状态量的测量计算 | 第22-25页 |
| ·算法的选择 | 第22-23页 |
| ·算法的实现 | 第23-25页 |
| ·配电网故障处理判据 | 第25-28页 |
| ·故障定位判据 | 第25-26页 |
| ·故障隔离判据 | 第26-27页 |
| ·供电恢复判据 | 第27-28页 |
| ·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 第28-30页 |
| ·瞬时性故障处理过程分析 | 第28-29页 |
| ·永久性故障处理过程分析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4章 馈线终端单元硬件设计 | 第31-38页 |
| ·馈线终端单元的基本定义及设计要求 | 第31页 |
| ·馈线终端单元的基本功能 | 第31页 |
| ·馈线终端单元的设计要求 | 第31页 |
| ·馈线终端单元设计的总体方案 | 第31-32页 |
| ·CPU 选型 | 第32-33页 |
| ·模拟量处理电路设计 | 第33-34页 |
| ·电压信号输入通道 | 第33-34页 |
| ·电流信号输入通道 | 第34页 |
| ·开关量驱动控制模块设计 | 第34-36页 |
| ·开关量输入通道 | 第34-35页 |
| ·开关量输出模块 | 第35-36页 |
| ·通信模块设计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5章 馈线终端单元软件设计 | 第38-50页 |
| ·软件设计的功能要求 | 第38页 |
| ·软件系统结构设计 | 第38-39页 |
| ·具体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39-49页 |
| ·主控程序设计 | 第39-40页 |
| ·数据采样模块设计 | 第40-41页 |
| ·故障电流判断模块设计 | 第41-43页 |
| ·跳闸模块设计 | 第43-45页 |
| ·重合闸模块设计 | 第45-46页 |
| ·失压合闸模块设计 | 第46-48页 |
| ·通信模块设计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6章 仿真实验 | 第50-58页 |
| ·硬件调试 | 第50页 |
| ·软件调试 | 第50-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 ·总结 | 第58页 |
| ·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