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目录 | 第4-6页 |
| 1 绪论 | 第6-12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6-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7-1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内容组织 | 第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2页 |
| 2 高程系统 | 第12-17页 |
| ·三种高程系统 | 第12-13页 |
| ·定义 | 第12页 |
| ·优缺点 | 第12-13页 |
| ·高程系统间的转换关系 | 第13-15页 |
| ·正常高与大地高 | 第13-14页 |
| ·正高与大地高 | 第14页 |
| ·正常高与正高 | 第14-15页 |
| ·三种转换关系对求定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意义 | 第15-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3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 第17-31页 |
| ·概述 | 第17-18页 |
| ·精化似大地水准面的测量技术 | 第18-21页 |
| ·GPS 技术 | 第18-19页 |
| ·水准测量技术 | 第19页 |
| ·天文测量技术 | 第19页 |
| ·DEM、DTM 技术 | 第19-20页 |
| ·重力测量技术 | 第20页 |
| ·卫星测高技术 | 第20-21页 |
| ·精化似大地水准面的 GPS 水准法 | 第21-25页 |
| ·曲面内插法 | 第21-22页 |
| ·多项式拟合法 | 第22-23页 |
| ·移动曲面法 | 第23-24页 |
| ·加权平均法 | 第24页 |
| ·随机模型的拟合 | 第24-25页 |
| ·精化似大地水准面的其它方法 | 第25-29页 |
| ·天文法 | 第25-26页 |
| ·重力法 | 第26-27页 |
| ·移去-恢复法 | 第27-28页 |
| ·混合法 | 第28-29页 |
| ·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度评定 | 第29-30页 |
| ·数据精度 | 第29页 |
| ·模型精度 | 第29页 |
| ·算法精度 | 第29-30页 |
| ·高程基准不一致对模型精度的影响 | 第30页 |
| ·精度评定方法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4 黄陵矿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试算 | 第31-47页 |
| ·测区概况 | 第31-34页 |
| ·测区介绍 | 第31页 |
| ·GPS 水准数据 | 第31-34页 |
| ·采用二次曲面拟合法精化似大地水准面 | 第34-40页 |
| ·选点 | 第34-35页 |
| ·建立二次曲面拟合模型 | 第35-36页 |
| ·模型精度评定 | 第36-40页 |
| ·使用其它模型精化似大地水准面 | 第40-46页 |
| ·加入高程项的二次曲面拟合法精化似大地水准面 | 第40-41页 |
| ·移去重力场模型异常量的移去-恢复法精化似大地水准面 | 第41-44页 |
| ·移去地形影响分量的移去-恢复法精化似大地水准面 | 第44-45页 |
| ·模型精度分析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 ·主要结论 | 第47-48页 |
| ·个人展望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