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10页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6-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第一章 金融消费者概念析解 | 第10-15页 |
第一节 消费者与金融消费者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投资者与金融消费者 | 第12-13页 |
第三节 金融消费者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适当性原则概述及必要性 | 第15-20页 |
第一节 适当性原则概述 | 第15-17页 |
一、适当性原则的定义 | 第15-16页 |
二、适当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 第16-17页 |
第二节 适当性原则在金融消费者保护中的必要性 | 第17-20页 |
一、信息不对称影响分析 | 第17-18页 |
二、解决利益冲突的必要 | 第18-19页 |
三、对现有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补充的需要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适当性原则的理论依据 | 第20-27页 |
第一节 适当性原则的主要理论 | 第20-22页 |
一、代理关系理论 | 第20-21页 |
二、特殊情况理论 | 第21页 |
三、招牌理论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信义义务 | 第22-25页 |
第三节 诚实信用原则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域外金融消费者保护中的适当性原则 | 第27-34页 |
第一节 美国适当性原则的规定 | 第27-29页 |
一、行业自律规范中的规定 | 第28-29页 |
二、行政监管中的规定 | 第29页 |
第二节 欧盟适当性原则的规定 | 第29-31页 |
一、客户分类 | 第30页 |
二、适当性义务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日本适当性原则的规定 | 第31-34页 |
一、2001年《金融商品销售法》中的规定 | 第32页 |
二、2006年《金融商品交易法》中的规定 | 第32-34页 |
第五章 适当性原则在金融消费者保护中的适用 | 第34-43页 |
第一节 适当性原则适用的主体 | 第34-36页 |
一、责任主体 | 第34-36页 |
二、受保护的主体 | 第36页 |
第二节 适当性原则适用的具体内容 | 第36-40页 |
一、时间要求 | 第37页 |
二、行为要求 | 第37-40页 |
三、结果要求 | 第40页 |
第三节 适当性原则适用的法律责任 | 第40-43页 |
一、违约责任 | 第41页 |
二、缔约过失责任 | 第41-42页 |
三、侵权责任 | 第42-43页 |
第六章 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中适当性原则的现状及完善 | 第43-52页 |
第一节 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中适当性原则的规定 | 第43-46页 |
一、我国证券领域适当性原则的规定 | 第43-44页 |
二、我国期货领域适当性原则的规定 | 第44-45页 |
三、我国银行业以及信托业适当性原则的规定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中适当性原则的不足 | 第46-48页 |
一、立法层级较低 | 第47页 |
二、适当性原则的规定较为分散且详尽不一 | 第47-48页 |
三、法律责任的单一 | 第48页 |
第三节 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中适当性原则的完善 | 第48-52页 |
一、提高立法层级 | 第48-49页 |
二、明确法律责任 | 第49页 |
四、统合制度设计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