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问题、研究述评及研究前提 | 第11-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二、研究述评 | 第14-16页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研究对象限定:合同拘束力基础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合同拘束力的起源及演进 | 第18-57页 |
第一节 合同拘束力的罗马法基础 | 第18-27页 |
一、 罗马法上的契约概念 | 第18-19页 |
二、 罗马契约拘束力的合同类型化分析 | 第19-25页 |
三、 罗马法中合同拘束力根源 | 第25-27页 |
第二节 中世纪合同拘束力的伦理基础 | 第27-41页 |
一、 教会法对契约法理论的初步构建 | 第27-28页 |
二、 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四因说”对中世纪契约法的影响 | 第28-34页 |
三、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奠定中世纪契约法的伦理基础 | 第34-41页 |
第三节 近代以来理性法哲学背景下的合同拘束基础 | 第41-57页 |
一、 合同意志论的理论基础 | 第41-47页 |
二、 合同意志论的内涵 | 第47-49页 |
三、 合同意志论的现代困境及应对 | 第49-57页 |
第二章 大陆法系合同的拘束力基础 | 第57-90页 |
第一节 法国民法中的原因理论 | 第57-81页 |
一、 传统原因理论及其评价 | 第57-60页 |
二、 现代原因理论及评价 | 第60-65页 |
三、 法国合同法改革背景下原因理论的何去何从 | 第65-67页 |
四、 法国合同法改革中原因的最新定义:利益 | 第67-72页 |
五、 法国合同法改革中原因存在与否的司法判断 | 第72-77页 |
六、 法国合同法改革中原因缺乏的制裁方式革新 | 第77-80页 |
七、 法国“原因理论”最新发展的评述 | 第80-81页 |
第二节 法律行为理论:德国模式 | 第81-90页 |
一、 法律行为概念体系的形成及影响 | 第82-84页 |
二、 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效果意思 | 第84-85页 |
三、 法律行为的拘束力基础 | 第85-87页 |
四、 法律行为的判断标准:私法上的效果 | 第87-90页 |
第三章 英美法允诺强制执行的基础 | 第90-140页 |
第一节 约因理论 | 第90-115页 |
一、 约因基本含义的历史演进 | 第90-95页 |
二、 约因理论的适用规则 | 第95-110页 |
三、 约因理论的功能定位 | 第110-113页 |
四、 约因之未来:改革存废之争 | 第113-115页 |
第二节 合同信赖保护思想 | 第115-140页 |
一、 合同信赖保护思想的产生与流变(12 世纪——19 世纪) | 第115-121页 |
二、 合同信赖保护的规范样式——允诺禁反言原则 | 第121-132页 |
三、 合同信赖保护理论的确立 | 第132-140页 |
第四章 我国合同拘束力基础的建构 | 第140-171页 |
第一节 我国合同拘束力基础的释义 | 第140-143页 |
一、 我国合同拘束力基础之理论研究 | 第140-141页 |
二、 当前我国合同边缘界定的困境 | 第141-143页 |
第二节 中国合同拘束力基础之路劲选择 | 第143-148页 |
一、 比较法研究的启示 | 第143-147页 |
二、 我国合同拘束力基础的选择 | 第147页 |
三、 法律上合同的判定技术:创设法律关系的意图 | 第147-148页 |
第三节 “创设法律关系的意图”检验——处于合同法边缘的行为界定 | 第148-171页 |
一、 家庭协议 | 第148-156页 |
二、 社交行为 | 第156-163页 |
三、 商事行为 | 第163-169页 |
四、 “创设法律关系的意图”适用效果的评析 | 第169-171页 |
结论 | 第171-173页 |
一、合同约束力基础的历史演进:从形式到到内容 | 第171页 |
二、现代合同法目的:合同自由与合同公证两大价值的平衡 | 第171-172页 |
三、现代合同约束力基础:“合意+法律”的双重赋予 | 第172页 |
四、允诺可强行执行性的司法检验技术:创设法律关系的意图 | 第172-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173-184页 |
致谢 | 第184-18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