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连续化方法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简化非线性分析模型理论与试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 ·连续化分析方法 | 第9-11页 |
| ·杆系有限元分析法 | 第11页 |
| ·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 第11-13页 |
| ·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13-14页 |
| ·试验研究分析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课题来源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框架-剪力墙简化非线性分析模型理论研究 | 第17-30页 |
| ·主要内容 | 第17页 |
|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变形及构件内力 | 第17-21页 |
| ·动力特性计算 | 第21-24页 |
| ·简化模型的构建 | 第24-28页 |
| ·弯曲悬臂梁与剪切悬臂梁应力应变关系 | 第24-25页 |
| ·弯曲梁刚度及屈服强度 | 第25-26页 |
| ·剪切梁刚度 | 第26-27页 |
| ·设计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切梁的屈服剪力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模型拟静力试验研究 | 第30-57页 |
| ·主要内容 | 第30页 |
| ·试验模型概况 | 第30-34页 |
| ·试件的设计 | 第30-32页 |
| ·模型相似比设计 | 第32页 |
| ·试件制作及材料性能指标 | 第32-34页 |
| ·试验方法和测试内容 | 第34-38页 |
| ·试验方法 | 第34页 |
| ·加载装置 | 第34-36页 |
|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 第36-37页 |
| ·加载制度和流程 | 第37-38页 |
| ·主要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8-55页 |
| ·裂缝开展及分布 | 第38-42页 |
| ·模型结构的屈服顺序和破坏机制 | 第42-43页 |
| ·滞回性能 | 第43-46页 |
| ·结构的承载能力 | 第46-48页 |
| ·延性 | 第48-50页 |
| ·耗能能力 | 第50-52页 |
| ·刚度退化 | 第52-54页 |
| ·强度退化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7页 |
| 第四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 第57-74页 |
| ·主要内容 | 第57页 |
| ·结构分析模型 | 第57-58页 |
| ·框架-剪力墙结构详细杆系模型 | 第58-61页 |
| ·框架单元的模拟 | 第58页 |
| ·剪力墙单元的模拟 | 第58-59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59-60页 |
| ·构件塑性铰的定义和设置 | 第60-61页 |
| ·框架-剪力墙结构简化模型 | 第61-63页 |
| ·剪切悬臂梁的非线性行为的模拟 | 第62页 |
| ·剪力墙单元的模拟 | 第62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 ·塑性铰的定义和设置 | 第63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3-73页 |
| ·塑性铰的分布及结构破坏形式 | 第64-65页 |
| ·骨架曲线 | 第65-68页 |
| ·楼层位移与层间位移角 | 第68-69页 |
| ·位移延性系数对比分析 | 第69-70页 |
| ·整体刚度退化规律分析 | 第70-71页 |
| ·动力特性分析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五章 算例分析 | 第74-89页 |
| ·算例概况 | 第74-75页 |
| ·建模概况 | 第75-76页 |
| ·模型分析结果对比 | 第76-87页 |
| ·周期与振型 | 第76-80页 |
| ·Pushover曲线对比分析 | 第80页 |
| ·塑性铰发展状态 | 第80-84页 |
| ·楼层位移与层间位移角 | 第84-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9页 |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个人简历 | 第9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实践工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