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导论第10-18页
 一、 研究背景第10-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6页
  (一)国内研究综述第12-16页
  (二)国外研究综述第16页
 三、 研究意义第16-17页
 四、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一章 新媒体的内涵及主要特点第18-24页
 第一节 新媒体的内涵第18-20页
  一、 新媒体的含义第18-19页
  二、 新媒体的类型第19-20页
 第二节 新媒体主要特点第20-24页
  一、 信息接收主体主动化第20页
  二、 信息接收主体分众化第20-21页
  三、 信息接收渠道多样化第21页
  四、 信息接收速度即时化第21-24页
第二章 新时期高校使用新媒体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第24-32页
 第一节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第24-27页
  一、 使用类型多第24-25页
  二、 目的多样化第25-26页
  三、 依赖程度深第26页
  四、 辨识能力弱第26页
  五、 互动意识强第26-27页
 第二节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出现的问题第27-29页
  一、 价值观念日益开放多元第27-28页
  二、 学习生活空间逐渐虚拟第28页
  三、 网络道德行为趋于失范第28-29页
 第三节 高校运用新媒体的主要问题第29-32页
  一、 理念机制重视不够第29-30页
  二、 教育主体转变不够第30页
  三、 内容形式新颖不够第30页
  四、 技术硬件投入不够第30-32页
第三章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第32-36页
 第一节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第32-34页
  一、 新媒体多向的传播渠道冲击单向固定的教育模式第32-33页
  二、 新媒体平等的主体意识改变传统主客体的教育地位第33页
  三、 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干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33-34页
 第二节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第34-36页
  一、 新媒体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第34页
  二、 新媒体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第34页
  三、 新媒体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第34-35页
  四、 新媒体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第35-36页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第36-54页
 第一节 树立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第36-38页
  一、 树立时效度合一理念第36-37页
  二、 树立师生平等理念第37页
  三、 树立阵地引领理念第37-38页
 第二节 创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第38-40页
  一、 建立上下齐抓、内外合作的联动机制第38页
  二、 建立常态研判、时时关注的预防机制第38-39页
  三、 建立综合掌控、管理规范的管控机制第39页
  四、 建立有效沟通、变堵为疏的引导机制第39页
  五、 建立导向明确、兼顾发展的评价机制第39-40页
 第三节 创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第40-44页
  一、 创建“合二为一”模式第40-42页
  二、 创建“四位一体”模式第42-44页
 第四节 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平台整合与媒体融合路径第44-45页
  一、 构建平台整合的路径第44-45页
  二、 构建媒体融合的路径第45页
 第五节 拓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第45-48页
  一、 加强校园网站及论坛建设第45-46页
  二、 建立即时通讯平台体系第46-48页
  三、 建立新媒体式授课平台第48页
 第六节 优化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48-50页
  一、 强化正面主流价值教育第49页
  二、 加强道德规范约束教育第49页
  三、 加强沟通媒介素养教育第49-50页
 第七节 整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第50-54页
  一、 建立一个领导小组第50页
  二、 组建一支专业团队第50-51页
  三、 打造一个教师团队第51页
  四、 培养一支辅助队伍第51-52页
  五、 团结一批意见领袖第52-54页
结语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第60-64页
致谢第64-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英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
下一篇: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长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