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t/h干熄焦本体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4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7-10页 |
| ·效益及推广前景 | 第10-12页 |
| ·社会效益 | 第10页 |
| ·经济效益 | 第10-12页 |
| ·论文内容及构成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干熄焦工艺分析及控制要点 | 第14-23页 |
| ·干熄焦工艺方案 | 第14-15页 |
| ·干熄焦工艺流程 | 第15-16页 |
| ·基本控制要点 | 第16-22页 |
| ·电压等级及计算负荷 | 第17页 |
| ·电气传动系统的控制及操作方式 | 第17-18页 |
| ·装焦设备 | 第18-20页 |
| ·排焦装置 | 第20-21页 |
| ·锅炉调节系统 | 第21页 |
| ·气体循环系统 | 第21-22页 |
| ·干熄焦除尘设施 | 第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PLC 硬件设计 | 第23-38页 |
| ·E&I 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23-24页 |
| ·硬件配置 | 第24-37页 |
| ·硬件选型 | 第24-27页 |
| ·硬件线路设计 | 第27页 |
| ·硬件组态 | 第27-32页 |
| ·网络通讯 | 第32-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监控界面设计 | 第38-47页 |
| ·画面结构 | 第38-40页 |
| ·设备操作控制 | 第40-41页 |
| ·设备故障报警 | 第41-43页 |
| ·历史记录 | 第43页 |
| ·历史故障及事件记录 | 第43-44页 |
| ·报表打印 | 第44-46页 |
| ·历史趋势 | 第46页 |
| ·操作权限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PLC 控制程序设计与仿真 | 第47-62页 |
| ·电机车PLC控制的实现与仿真 | 第47-49页 |
| ·APS、提升机、装焦装置联锁的实现 | 第49-51页 |
| ·干熄焦料位的计算和联锁 | 第51-53页 |
| ·锅炉系统电气设备的中央控制 | 第53-55页 |
| ·气动调节阀控制 | 第55-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2页 |
|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附录 A APS 装置实物图 | 第66-68页 |
| 附录 B 装入装置主要程序 | 第68-70页 |
| 附录 C 硬件线路设计 | 第70-77页 |
| 附录 D WinCC 画面 | 第77-92页 |
| 附录 E PCS7 的“View”模式选择 | 第92-94页 |
| 附录 F 气动调节阀的主要程序 | 第94-101页 |
| 个人简历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