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济科学考古思想的建构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一) 李济生平概述 | 第9-11页 |
(二) 研究前史 | 第11-14页 |
(三) 文章结构与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四) 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1. 考古学释义 | 第15-16页 |
2. 科学考古释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李济早期思想背景 | 第17-27页 |
(一) 知识结构与求学经历 | 第17-20页 |
1. 传统国学之涵养 | 第17-19页 |
2. 西学的接触与影响 | 第19-20页 |
(二) 人际交往 | 第20-24页 |
1. 与中国学者的交游 | 第20-22页 |
2. 与西方学者的交游 | 第22-24页 |
(三)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 第24-26页 |
(四)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从人类学到考古学的思想转型 | 第27-36页 |
(一) 作为人类学者的文化践履 | 第27-30页 |
1. 探源中国民族的向往与追求 | 第27-28页 |
2. 对实物史料的重视 | 第28-30页 |
(二) 学术路径的转变 | 第30-35页 |
1. 清华园:由人类学到考古学的转变 | 第30-33页 |
2. 史语所:从事考古学的思想入口 | 第33-35页 |
(三)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李济科学考古思想的构成 | 第36-53页 |
(一) 科学观的建立与实践 | 第36-43页 |
1. 新旧考古观念的差异 | 第36-38页 |
2. 方法的实践 | 第38-41页 |
3. 科学考古的普及与制度化 | 第41-43页 |
(二) “去民族化”的民族主义立场 | 第43-46页 |
1. 学术自救:古史重建 | 第43-44页 |
2. 整体史观 | 第44-46页 |
(三) 学术本位的价值取向 | 第46-48页 |
1. 自由主义精神 | 第46-47页 |
2. 集众研究 | 第47-48页 |
(四) 考古学与史学的关系定位 | 第48-51页 |
(五)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反思与批评 | 第53-61页 |
(一) 传统到现代:李济科学思想的内化 | 第53-56页 |
(二) 李济对中国考古的现代导向 | 第56-58页 |
(三) 对李济科学考古的反思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