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我国柑橘产业现状 | 第11页 |
·柑橘采后常见病害 | 第11-13页 |
·柑橘褐斑病 | 第11-12页 |
·柑橘枯水病 | 第12页 |
·柑橘水肿病 | 第12页 |
·柑橘青绿霉病 | 第12页 |
·柑橘黑腐病 | 第12页 |
·柑橘酸腐病 | 第12页 |
·其他病害 | 第12-13页 |
·柑橘青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 第13-15页 |
·青霉病的发病原因 | 第13页 |
·青霉病发病的症状 | 第13页 |
·青霉病的发病条件 | 第13页 |
·柑橘采后青霉病的常用防治措施 | 第13-15页 |
·物理防治 | 第13-14页 |
·化学防治 | 第14页 |
·生物防治 | 第14页 |
·涂膜技术防治 | 第14-15页 |
·有机酸在果蔬防腐保鲜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有机酸及其盐类的作用及应用 | 第15-16页 |
·复合有机酸在水果保鲜中的应用概况 | 第16页 |
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6-17页 |
·目的意义 | 第16页 |
·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复合柑橘有机酸制剂的筛选 | 第17-2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材料 | 第17页 |
·菌种 | 第17页 |
·试剂 | 第17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17页 |
·仪器设备 | 第17页 |
·方法 | 第17-18页 |
·青霉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 第17页 |
·有机酸抑制效果的比较 | 第17-18页 |
·复合有机酸制剂溶液配方的选择 | 第1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8-21页 |
·不同有机酸对意大利青霉的抑制效果 | 第18-19页 |
·复合有机酸制剂(OA-1制剂)配方的筛选 | 第19-21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复合有机酸制剂抑菌效应的初步研究 | 第22-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材料 | 第22-23页 |
·供试菌种 | 第22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22页 |
·复合有机酸制剂 | 第22页 |
·仪器 | 第22-23页 |
·方法 | 第23-24页 |
·复合有机酸制剂对意大利青霉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影响的测定 | 第23页 |
·复合有机酸制剂对细菌生长抑制的测定 | 第23页 |
·复合有机酸制剂对酵母菌生长影响的检测 | 第23页 |
·复合有机酸制剂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影响的测定 | 第23-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不同浓度复合有机酸制剂对意大利青霉孢子生长的影响 | 第24-25页 |
·复合有机酸制剂对意大利青霉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25-26页 |
·复合有机酸制剂对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 | 第26-27页 |
·复合有机酸制剂对酵母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27页 |
·复合有机酸制剂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27-31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复合有机酸涂膜剂OAC-1的筛选 | 第32-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材料 | 第32页 |
·供试品种 | 第32页 |
·试剂 | 第32页 |
·方法 | 第32-33页 |
·柑橘果实防腐中有机酸浓度的调整 | 第32页 |
·复合有机酸涂膜剂的配方选择 | 第32页 |
·复合有机酸涂膜剂(OAC-1)的配制 | 第32页 |
·腐烂率的计算 | 第32页 |
·失重率的计算 | 第32-33页 |
·数据处理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柑橘果实防腐有机酸浓度的调整 | 第33页 |
·复合有机酸涂膜剂各成分配比的选择 | 第33-36页 |
3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复合有机酸涂膜剂OAC-1对柑橘保鲜效果的评价 | 第37-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1页 |
·材料 | 第37页 |
·供试品种 | 第37页 |
·主要试剂 | 第37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7页 |
·方法 | 第37-41页 |
·果实采集 | 第37页 |
·柑橘防腐保鲜处理 | 第37-38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8-41页 |
·腐烂率 | 第38页 |
·失重率 | 第38页 |
·可溶性固形物 | 第38页 |
·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38页 |
·可滴定酸含量 | 第38-39页 |
·Vc含量的测定 | 第39页 |
·呼吸强度的测定 | 第39页 |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39-40页 |
·SOD活性的测定 | 第40页 |
·PPO活性的测定 | 第40页 |
·POD活性的测定 | 第40-41页 |
·PAL活性的测定 | 第41页 |
·数据分析 | 第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56页 |
·OAC-1对蜜橘贮藏品质的评价 | 第41-48页 |
·OAC-1对果实腐烂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OAC-1对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OAC-1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的影响 | 第43-45页 |
·OAC-1对果实可滴定酸(TA)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OAC-1对果实总糖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OAC-1对果实维生素C(Vc)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OAC-1对果实采后生理生化指标的评价 | 第48-56页 |
·OAC-1对呼吸强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OAC-1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OAC-1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OAC-1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OAC-1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 第53-55页 |
·OAC-1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3 小结 | 第56-58页 |
·OAC-1处理对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评价 | 第56-57页 |
·OAC-1处理对果实采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1 结论 | 第58页 |
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