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2页 |
·海洋产业 | 第16-18页 |
·海洋产业的定义 | 第16页 |
·海洋产业的分类 | 第16-18页 |
·可持续发展 | 第18-19页 |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第18页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18-19页 |
·产业理论 | 第19-20页 |
·产业结构理论 | 第19页 |
·产业布局理论 | 第19页 |
·产业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产业政策理论 | 第20页 |
·系统论 | 第20页 |
·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第3章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 第22-29页 |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基本情况简介 | 第22页 |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 第22-26页 |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海洋产业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 第22-23页 |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各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海洋产业三次产业发展状况 | 第25-26页 |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海洋资源与现状 | 第26-27页 |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海洋环境现状 | 第27-29页 |
第4章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29-38页 |
·量化指标设计 | 第29-30页 |
·量化指标验证 | 第30-31页 |
·评价模型构建 | 第31-32页 |
·海洋产业经济与环境发展水平指数 | 第31页 |
·协调与协调发展度模型 | 第31-32页 |
·评价模型分析 | 第32-36页 |
·可持续发展度计算分析 | 第32-34页 |
·可持续发展类型计算分析 | 第34-36页 |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阶段 | 第36-38页 |
第5章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分析 | 第38-43页 |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 | 第38-40页 |
·经济低效问题 | 第38页 |
·资源过渡开采问题 | 第38-39页 |
·环境污染问题 | 第39-40页 |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海洋产业非持续发展原因分析 | 第40-43页 |
·政策体系不完善 | 第40页 |
·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40页 |
·海洋科技发展水平较低 | 第40-41页 |
·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41页 |
·环保工作不到位 | 第41-43页 |
第6章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 第43-50页 |
·完善海洋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 第43页 |
·制定并完善财政投入政策 | 第43页 |
·制定并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 第43页 |
·制定并完善金融扶持政策 | 第43页 |
·健全组织管理体制 | 第43-44页 |
·成立发展领导小组 | 第44页 |
·加强各部门及各单位之间的统筹协调 | 第44页 |
·建立和完善海洋信息互动管理系统 | 第44页 |
·提升海洋产业科技含量 | 第44-46页 |
·加大海洋科技人才培养 | 第44-45页 |
·推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 第45-46页 |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 第46-48页 |
·调整海洋产业发展结构 | 第46-47页 |
·提升新兴海洋产业整体水平 | 第47-48页 |
·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 | 第48-50页 |
·加大各类污染物排放处理管理力度 | 第48页 |
·推进海洋特别保护区与生态恢复工程建设 | 第48-49页 |
·完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与运用 | 第49-50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0-52页 |
·主要结论 | 第50页 |
·创新及展望 | 第50-52页 |
·研究创新 | 第50页 |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A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