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乡土建筑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0-13页 |
·研究对象 | 第10-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4-17页 |
·有关乡土建筑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阿里乡土建筑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20页 |
·选题的目的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8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20-22页 |
第2章 阿里乡土建筑的自然和人文背景 | 第22-36页 |
·阿里地区的自然环境 | 第22-25页 |
·地形地貌 | 第22-23页 |
·气候特征 | 第23页 |
·地质构造 | 第23-24页 |
·资源状况 | 第24-25页 |
·阿里地区的人文背景 | 第25-33页 |
·社会发展沿革 | 第25-27页 |
·双重的宗教信仰 | 第27-29页 |
·阿里藏族的自然崇拜 | 第29-31页 |
·阿里藏族的民风民俗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第3章 阿里村落的选址与布局 | 第36-52页 |
·村落的选址和影响因素 | 第36-46页 |
·村落的选址理念及类型 | 第38-44页 |
·村落选址的影响因素 | 第44-46页 |
·村落的总体布局 | 第46-51页 |
·村落的布局形态 | 第46-48页 |
·村落空间生成的影响因素 | 第48-49页 |
·村落重要的空间节点 | 第49-51页 |
·村落的边界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阿里乡土建筑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 第52-96页 |
·居住类建筑 | 第52-75页 |
·洞窟式民居 | 第52-60页 |
·房窑结合式民居 | 第60-62页 |
·独立式民居 | 第62-75页 |
·宗教及公共建筑 | 第75-86页 |
·寺庙 | 第75-82页 |
·佛窟 | 第82-86页 |
·宗山 | 第86页 |
·其他民间简易构筑物 | 第86-90页 |
·玛尼堆 | 第87页 |
·风马旗 | 第87-88页 |
·转经轮 | 第88-89页 |
·煨桑炉 | 第89-90页 |
·喇嘛塔 | 第90页 |
·阿里民居与西藏其他地区的比较 | 第90-95页 |
·其他六地区的民居 | 第90-93页 |
·阿里民居与其他六地区的异同点 | 第93-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5章 典型村落分析——科迦村 | 第96-106页 |
·科迦村概况 | 第96-99页 |
·自然环境 | 第96-97页 |
·人文背景 | 第97-99页 |
·科迦村聚落与民居 | 第99-102页 |
·总体布局 | 第99-100页 |
·建房习俗 | 第100页 |
·民居空间 | 第100-102页 |
·科迦村乡土建筑文化特征 | 第102-104页 |
·生态性的人居环境 | 第102页 |
·向心型的聚落文化 | 第102-103页 |
·双核心的空间形态 | 第103-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6章 阿里乡土建筑的文化解析 | 第106-116页 |
·自然观 | 第106-108页 |
·对地形的尊重和巧妙结合 | 第106-107页 |
·适应地方气候 | 第107页 |
·使用地方材料 | 第107-108页 |
·宇宙观 | 第108-110页 |
·神圣中心 | 第108页 |
·曼荼罗的理想世界 | 第108-109页 |
·时间观 | 第109-110页 |
·洁净观 | 第110-112页 |
·对聚落空间的影响 | 第111页 |
·对民居空间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防卫机制 | 第112-113页 |
·物质层面 | 第112页 |
·心理层面 | 第112-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6页 |
第7章 阿里乡土建筑的价值和未来 | 第116-126页 |
·阿里乡土建筑的价值体现 | 第116-117页 |
·认知价值 | 第116页 |
·经济价值 | 第116-117页 |
·审美价值 | 第117页 |
·阿里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第117-120页 |
·村落开发的可持续性探讨 | 第117-118页 |
·乡土建筑保护中出现的问题 | 第118页 |
·乡土建筑保护遵循的原则 | 第118-119页 |
·乡土建筑保护措施 | 第119页 |
·传统建筑技术的传承 | 第119-120页 |
·阿里乡土建筑的未来 | 第120-124页 |
·洞窟建筑的自我更新 | 第120-122页 |
·阿里乡土建筑的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 第122-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图表目录 | 第126-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4页 |
附录 | 第134-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第162-164页 |
致谢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