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0 引言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5-19页 |
·国外研究进展与动态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进展与动态 | 第16-18页 |
·简要评述 | 第18-19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的主要创新 | 第22-23页 |
1 研究基础 | 第23-37页 |
·概念释义 | 第23-34页 |
·信用 | 第23-27页 |
·信用体系 | 第27页 |
·社会信用体系 | 第27-32页 |
·农村信用体系 | 第32-34页 |
·农村信用理论综述 | 第34-37页 |
·农业融资理论 | 第34-35页 |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35页 |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35-36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6-37页 |
2 中国农村信用环境现状与体系重构 | 第37-54页 |
·中国农村信用环境的基本情况 | 第37-45页 |
·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的理念变迁 | 第37-45页 |
·中国农村信用的相关主体分析 | 第45-48页 |
·农户 | 第46页 |
·中小企业 | 第46-48页 |
·涉农金融机构 | 第48页 |
·农村基层政府 | 第48页 |
·体系重构:微观努力与宏观引导结合 | 第48-54页 |
·微观努力 | 第49-51页 |
·宏观引导 | 第51-54页 |
3 新型农村信用体系微观构建:农户信用层面 | 第54-74页 |
·农户信用是新型农村信用体系建构的重要环节 | 第54-63页 |
·新型农村建设中农户的信贷特征 | 第54-57页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户信用的特征分析 | 第57-63页 |
·农户信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农户小额贷款为例 | 第63-71页 |
·农户小额信贷定义 | 第63页 |
·农户小额信贷的作用 | 第63-64页 |
·农户小额信贷的内涵 | 第64页 |
·我国小额信贷发展概况 | 第64页 |
·我国农户小额借贷的分类 | 第64-65页 |
·农户小额借贷信用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71页 |
·农户信用评价体系构建框架 | 第71-74页 |
·初始农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71页 |
·农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71-74页 |
4 新型农村信用体系微观构建:中小企业层面 | 第74-91页 |
·中小企业信用是新型农村信用体系建构的关键环节 | 第74-77页 |
·企业信用体系的概念 | 第74页 |
·企业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 第74-75页 |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的意义和作用 | 第75-77页 |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信用因素实证分析 | 第77-86页 |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第77-81页 |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信用因素实证分析 | 第81-86页 |
·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 | 第86-91页 |
·信用担保体系在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 第86-87页 |
·我国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 | 第87-88页 |
·我国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 | 第88-91页 |
5 新型农村信用体系微观建构:金融机构层面 | 第91-107页 |
·金融信用在新型农村信用体系建构中的功能与风险 | 第91-94页 |
·金融信用的内涵及其属性 | 第91-92页 |
·金融信用对于新型农村信用体系建构的功能分析 | 第92-94页 |
·农村金融信用引发的风险 | 第94页 |
·金融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危害及其根源 | 第94-101页 |
·金融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 | 第95-99页 |
·金融信用缺失的危害 | 第99-100页 |
·金融信用缺失的根源 | 第100-101页 |
·基于信用的金融机构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构建——以农村信用社为例 | 第101-104页 |
·我国农村信用社风险监测体系的发展状况 | 第101-102页 |
·农村信用社风险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02-104页 |
·打造信用共同体:一种银企(户)关系的新型制度安排 | 第104-107页 |
·农村信用共同体的主要类型 | 第105页 |
·农村信用共同体的作用 | 第105-107页 |
6 新型农村信用体系宏观战略:政府信用层面 | 第107-120页 |
·政府信用是新型农村信用体系建构的基础环节与根本保障 | 第107-112页 |
·政府信用的内涵和特点 | 第107-109页 |
·政府信用在基层政府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 第109-110页 |
·政府信用在新型农村信用体系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 第110-112页 |
·农村基层政府公信力危机表现及其成因 | 第112-117页 |
·农村基层政府公信力危机表现 | 第112-115页 |
·农村基层政府公信力危机的成因 | 第115-117页 |
·后危机时代政府信用监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 第117-120页 |
7 国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及启示 | 第120-135页 |
·发达国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验 | 第120-128页 |
·美国农村信用体系 | 第120-123页 |
·德国农村信用体系 | 第123-125页 |
·日本农村信用体系 | 第125-128页 |
·发展中国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验 | 第128-132页 |
·印度农村信用体系 | 第128-130页 |
·孟加拉国小额信贷 | 第130-132页 |
·国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给我国的启示 | 第132-135页 |
·发达国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 第132-133页 |
·发展中国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 第133-135页 |
8 新型农村信用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与措施 | 第135-144页 |
·新型农村信用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分析 | 第135-141页 |
·我国农村信用保障机制的发展现状 | 第135-137页 |
·我国农村信用保障发展不充分的原因 | 第137-138页 |
·新型农村信用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建设 | 第138-141页 |
·确保新型农村信用体系有效运行的政策措施 | 第141-144页 |
9 结论与展望 | 第144-146页 |
·研究结论 | 第144-145页 |
·研究展望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