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的语言艺术特色--雅俗交融的语言场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 ·目前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 | 第8-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第二章 清丽婉转——《红高粱》语言之雅 | 第10-27页 |
| ·语音和谐优美 | 第10-11页 |
| ·回环整饬,节拍对应 | 第10页 |
| ·合辙押韵,音声和谐 | 第10-11页 |
| ·词汇绚丽多姿 | 第11-21页 |
| ·真切立体的听觉词语 | 第11-13页 |
| ·悠远绵长的嗅觉词语 | 第13-14页 |
| ·灼目独特的视觉词语 | 第14-20页 |
| ·精炼贴切的文言词语 | 第20-21页 |
| ·修辞奇妙传神 | 第21-24页 |
| ·独具底蕴的拟人 | 第21-22页 |
| ·妍媸相融的比喻 | 第22-23页 |
| ·铿锵有力的通感 | 第23-24页 |
| ·大调叙述优雅 | 第24-27页 |
| ·笔法细腻,写意真实 | 第24-25页 |
| ·骈散结合,典雅缤纷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灵动传神——《红高粱》语言之俗 | 第27-38页 |
| ·方言词汇的民俗性 | 第27-31页 |
| ·凸显地域风俗的方言性词汇 | 第27-29页 |
| ·注重个性避讳的粗话词汇 | 第29-31页 |
| ·喻体修辞的民俗性 | 第31-34页 |
| ·馥郁芬芳的食物性喻体 | 第32页 |
| ·新颖别致的动物性喻体 | 第32-34页 |
| ·艺术形式的民俗性 | 第34-38页 |
| ·多姿多彩的说唱艺术 | 第34-36页 |
| ·明快幽默的熟语谚语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莫言作品的雅俗交融 | 第38-43页 |
| 4,1 《红高粱》的雅俗交融 | 第38-39页 |
| ·雅俗交融的侧重点转变 | 第39-43页 |
| ·早期文风清丽 | 第39-41页 |
| ·中期的欲望宣泄及后期的理性创作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