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2页 |
| 第1章 历史事件:真实性的基础 | 第12-15页 |
| ·唐山大地震事件的描述 | 第12-13页 |
| ·经历唐山大地震后的反思 | 第12-13页 |
| ·对 1942 年河南饥荒的描述 | 第13-15页 |
| ·对于一九四二年河南饥荒的反思 | 第14-15页 |
| 第2章 电影《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中两个历史事件的再现 | 第15-25页 |
| ·两部电影对灾难事件的表达方式和还原 | 第15-16页 |
| ·《唐山大地震》所采用的艺术表达方式 | 第15页 |
| ·《唐山大地震》对历史事件的还原 | 第15页 |
| ·《一九四二》所采用的艺术表达方式 | 第15-16页 |
| ·《一九四二》对历史事件的还原 | 第16页 |
| ·冯氏灾难电影的语态分析 | 第16-21页 |
| ·电影《唐山大地震》的语态分析 | 第16-18页 |
| ·电影《一九四二》的语态分析 | 第18-20页 |
| ·有关两部电影语态分析的总结 | 第20-21页 |
| ·两部电影再现方式的选择 | 第21-22页 |
| ·两部电影再现方式的具象选择 | 第21页 |
| ·两部电影再现方式的抽象选择 | 第21-22页 |
| ·对于两部电影中所表现灾难的理解和感悟 | 第22-25页 |
| ·对于《唐山大地震》中所表现灾难的理解与感悟 | 第23-24页 |
| ·对于《一九四二》中所表现灾难的理解与感悟 | 第24-25页 |
| 第3章 《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这两部灾难电影的价值和意义 | 第25-36页 |
| ·两部电影的审美价值 | 第25-27页 |
| ·这两部灾难电影对观众审美能力的培养 | 第25-26页 |
| ·这两部灾难电影为观众塑造了审美意境 | 第26-27页 |
| ·对观众心灵及性情的陶冶 | 第27页 |
| ·两部电影的非审美价值 | 第27-28页 |
| ·灾难电影艺术价值的决定因素 | 第28-30页 |
| ·实现电影艺术价值的两条出路 | 第28-29页 |
| ·两部电影细节表述的意义 | 第29页 |
| ·对灾难电影艺术价值决定因素的总结 | 第29-30页 |
| ·两部灾难电影作品的意义 | 第30-36页 |
| ·两部灾难电影的普遍意义与局限意义 | 第32-36页 |
| 第4章 关于文化影响力和艺术再现力的反思 | 第36-38页 |
| ·《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文化影响力的反思 | 第36-37页 |
| ·《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艺术再现力的反思 | 第37-38页 |
| 结语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