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液压滚切剪比例伺服控制策略及实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课题背景介绍 | 第10-11页 |
| ·滚切剪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电液比例伺服技术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全液压滚切剪的组成及控制架构设计 | 第16-24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全液压滚切剪运动过程解析 | 第16-17页 |
| ·全液压滚切剪硬件构成 | 第17-19页 |
| ·机械部分 | 第17-18页 |
| ·液压部分 | 第18-19页 |
| ·全液压滚切剪控制系统的控制架构 | 第19-23页 |
| ·控制系统架构组成 | 第19-21页 |
| ·全液压滚切剪控制系统架构 | 第21-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电液比例伺服系统数学建模 | 第24-36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电液比例伺服控制技术原理 | 第24-25页 |
| ·电液比例伺服系统各环节模型建立 | 第25-32页 |
| ·比例放大器环节 | 第25-26页 |
| ·比例伺服阀环节 | 第26-28页 |
| ·负载环节 | 第28-31页 |
| ·检测反馈环节 | 第31-32页 |
| ·电液比例伺服系统动态参数的分析 | 第32-33页 |
| ·对速度增益、液压阻尼比的分析 | 第32-33页 |
| ·对液压缸固有频率、稳定性、内泄漏系数的分析 | 第33页 |
| ·对体积弹性模量的分析 | 第33页 |
| ·被控系统的传递函数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电液比例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 第36-54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PID 控制理论及控制算法设计 | 第36-42页 |
| ·数字 PID 控制算法 | 第38-40页 |
| ·PID 控制器参数整定 | 第40页 |
| ·系统仿真研究 | 第40-42页 |
| ·模糊 PID 控制理论及控制算法设计 | 第42-49页 |
| ·模糊控制理论及模糊 PID | 第42-44页 |
| ·模糊 PID 控制器设计 | 第44-47页 |
| ·系统仿真研究 | 第47-49页 |
| ·自适应交互 PID 控制理论及控制算法设计 | 第49-52页 |
| ·自适应交互算法 | 第49-50页 |
| ·自适应交互 PID 控制器设计 | 第50-51页 |
| ·系统仿真研究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电液比例伺服系统的软件设计及实验分析 | 第54-70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全液压滚切剪电液比例伺服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4-60页 |
| ·客户端软件开发技术基础 | 第54-57页 |
| ·客户端软件开发 | 第57-60页 |
| ·全液压滚切剪控制系统实验研究 | 第60-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总结 | 第70页 |
| ·展望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80页 |
|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