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第一节 选题来源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 第12-26页 |
一、关于影视剧和城市研究 | 第12-18页 |
二、关于人际关系研究 | 第18-26页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城市与镜像:同步发展与相互建构 | 第28-35页 |
第一节 1992——2012:城市化的全面进阶 | 第28-30页 |
一、1992:开启城市建设的时光阀门 | 第28-29页 |
二、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 第29-30页 |
第二节 92年至今电视剧的发展及文本的选择 | 第30-34页 |
一、92年以来电视剧的发展概况 | 第30-31页 |
二、城市、空间与电视剧 | 第31-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胡同”:老北京的都市空间与社会交往 | 第35-47页 |
第一节 90年代电视剧中的空间呈现:一座由“胡同”织结的城 | 第35-37页 |
第二节 电视剧中“胡同”空间对人际关系的“规划” | 第37-46页 |
一、“胡同”里的封闭“自我” | 第38-40页 |
二、以家庭为核心的人际交往 | 第40-42页 |
三、“同一屋檐”下的邻里交往 | 第42-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胡同”与酒吧”的相遇:传统与现代的并置 | 第47-53页 |
第一节 21世纪初电视剧中的空间呈现:“胡同”的淡出与“酒吧”的闯入 | 第47-49页 |
第二节 空间置换过程中人际关系的转变和撤离 | 第49-51页 |
一、家庭关系在空间并置过程中的改变 | 第49-50页 |
二、邻里关系从“胡同”中的撤离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酒吧”:新北京的都市空间与新型人际交往 | 第53-63页 |
第一节 当下电视剧中的空间呈现:“酒吧”里的“欲望都市” | 第53-56页 |
第二节 新的都市空间对人际关系的重构 | 第56-61页 |
一、乌托邦里的独立“自我” | 第56-58页 |
二、家庭关系在电视剧中的淡化和退场 | 第58-59页 |
三、虚拟人际关系对邻里的替代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从“胡同”到“酒吧”:关于城市化的反思 | 第63-68页 |
第一节 城市化的后果:现代性对传统文化的消解 | 第63-65页 |
第二节 从单一闭塞到开放多元:一个陌生世界的到来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