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Content | 第12-16页 |
绪论 | 第16-32页 |
第一节 从民族危机到文化自觉——中国的“文艺复兴” | 第16-26页 |
一、中国与西方之间:文化革新的历史背景 | 第18-21页 |
二、激进与保守之间:文化革新的实践路径 | 第21-24页 |
三、启蒙与救亡之间:文化革新的首要任务 | 第24-26页 |
第二节 胡适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6-29页 |
一、国内胡适研究 | 第26-28页 |
二、国外胡适研究 | 第28-29页 |
第三节 论文的逻辑结构 | 第29-32页 |
一、论文主要观点 | 第29-30页 |
二、论文内在逻辑与结构安排 | 第30-32页 |
第一章 从乾嘉朴学到实验主义——科学主义的文化进化观 | 第32-44页 |
第一节 乾嘉汉学的学术底蕴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实验主义的学术滋养 | 第36-40页 |
一、杜威的实验主义 | 第37-38页 |
二、科学的方法 | 第38-40页 |
第三节 进化论与存疑主义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二章 从文学革命到整理国故——理性主义的文化启蒙观 | 第44-74页 |
第一节 中国的文艺复兴——文学革命 | 第45-55页 |
一、文学改良论 | 第45-48页 |
二、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 第48-52页 |
三、历史的进化的文学观 | 第52-55页 |
第二节 思想领域的除魅——整理国故 | 第55-73页 |
一、从“保存国粹”到“整理国故” | 第55-59页 |
二、整理国故的宗旨 | 第59-61页 |
三、整理国故的工具 | 第61-63页 |
四、整理国故的方法与步骤 | 第63-65页 |
五、整理国故的内容 | 第65-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三章 从国民性改造到科玄论战——自然主义的科学宗教观 | 第74-102页 |
第一节 国民性改造——健全的个人主义诉求 | 第76-87页 |
一、对国民性病源批判与分析 | 第76-78页 |
二、个人主义 | 第78-82页 |
三、易卜生主义 | 第82-84页 |
四、小我与大我——社会不朽论 | 第84-87页 |
第二节 科玄论战——自然主义的人生观 | 第87-100页 |
一、论战的缘起与爆发 | 第87-95页 |
二、论战的展开与深入:科学作为意识形态 | 第95-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四章 问题与主义之间——渐进主义的文化改良观 | 第102-136页 |
第一节 政治的导言:“问题与主义”的论争 | 第103-118页 |
一、“问题与主义”论争的背景 | 第103-106页 |
二、“问题与主义”论争的过程及内容 | 第106-118页 |
第二节 问题与主义论争的方式——输入学理 | 第118-124页 |
一、新思潮的精神 | 第118-119页 |
二、输入学理的方法 | 第119-124页 |
第三节 政治的文本:“问题与主义”的解决 | 第124-135页 |
一、改良政治的《争自由的宣言》 | 第124-127页 |
二、好政府主义 | 第127-128页 |
三、政治的工具主义 | 第128-131页 |
四、民治政府的政治观 | 第131-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五章 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之间——世界主义的文化选择观 | 第136-167页 |
第一节 论战序幕:广州文化论战 | 第138-145页 |
一、批判复古派 | 第140-141页 |
二、批判折衷派 | 第141-142页 |
三、主张全盘西化 | 第142-145页 |
第二节 中国本位文化论争 | 第145-159页 |
一、胡适早期的西化观 | 第146-150页 |
二、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 | 第150-154页 |
三、胡适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 第154-156页 |
四、十教授的政治总答复 | 第156-159页 |
第三节 胡适与全盘西化的文化观 | 第159-165页 |
一、胡适全盘西化观的根据 | 第159-161页 |
二、“最低限度的共同信仰”——从“西化”到“现代化” | 第161-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165-167页 |
第六章 民主与独裁之间——民主主义的文化理想观 | 第167-194页 |
第一节 民主主义文化危机 | 第168-171页 |
一、国家干预主义的滥觞 | 第168-169页 |
二、民主与独裁论争的国难背景 | 第169-171页 |
第二节 民主与独裁论战的过程与内容 | 第171-191页 |
一、专制建国与民主建国 | 第172-176页 |
二、新式独裁与民主政治 | 第176-181页 |
三、武力统一与政治统一 | 第181-185页 |
四、国家建设与无为政治 | 第185-191页 |
第三节 中国民主文化的历史可能 | 第191-193页 |
一、民主文化的哲学基础 | 第191-192页 |
二、民主文化的制度基础 | 第192-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193-194页 |
结语 | 第194-202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206页 |
致谢 | 第206-20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2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