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微卫星标记概述 | 第10-13页 |
| ·DNA 分子标记的定义、特点与分类 | 第10-11页 |
| ·微卫星的定义及作为遗传标记的优点 | 第11-12页 |
| ·微卫星标记的筛选方法 | 第12-13页 |
|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13-14页 |
| ·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4页 |
| ·性别鉴定与亲缘关系鉴定的应用 | 第14-15页 |
| ·基因定位与克隆上的应用 | 第15页 |
| ·遗传学研究与鲟鱼保护 | 第15-18页 |
| ·世界鲟鱼的起源与分类 | 第15页 |
| ·我国鲟鱼养殖概况 | 第15-16页 |
| ·分子生物学在鲟鱼养殖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鲟鱼物种的保护策略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施氏鲟微卫星标记的制备与筛选 | 第18-27页 |
| ·前言 | 第1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 ·药品及试剂 | 第18-19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 ·测序及引物筛选结果 | 第22页 |
| ·扩增良好的多态微卫星标记的筛选结果 | 第22-26页 |
| ·讨论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施氏鲟性别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筛选与分析 | 第27-35页 |
| ·前言 | 第2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 ·药品及试剂 | 第27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 ·数据统计 | 第28-29页 |
| ·结果 | 第29-32页 |
| ·微卫星标记对施氏鲟基因组 DNA 的扩增结果及遗传差异 | 第29页 |
| ·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 | 第29-31页 |
| ·施氏鲟性别特征性位点筛选结果 | 第31-32页 |
| ·讨论 | 第32-35页 |
| ·施氏鲟及其它水产动物性别分子鉴定研究现状 | 第32-33页 |
| ·施氏鲟性别的鉴定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微卫星标记在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中通用性研究 | 第35-40页 |
| ·前言 | 第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 ·药品及试剂 | 第35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 ·数据统计 | 第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 ·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通用性微卫星引物的筛选 | 第36-37页 |
| ·微卫星在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中的扩增结果 | 第37-38页 |
| ·讨论 | 第38-40页 |
| 第五章 应用微卫星标记鉴别施氏鲟、达氏鳇及其杂交子代 | 第40-46页 |
| ·前言 | 第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 ·药品及试剂 | 第41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 ·数据统计 | 第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 ·鲟属间通用微卫星引物的筛选 | 第41-42页 |
| ·微卫星标记的扩增结果 | 第42-43页 |
| ·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杂交子代的微卫星鉴定 | 第43-44页 |
| ·讨论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