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详细摘要 | 第7-10页 |
| Detailed Abstract | 第10-16页 |
| 1 绪论 | 第16-26页 |
| ·引言 | 第16-18页 |
| ·端头及超前支护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8-2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2 回采巷道端头及超前支护强度分析 | 第26-40页 |
| ·采场顶板压力显现规律分析 | 第26-29页 |
| ·矿山压力研究理论概述 | 第26-27页 |
| ·顶板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分析 | 第27-29页 |
| ·顺槽超前支架合理支护强度的确定 | 第29-39页 |
| ·力学模型 | 第30-32页 |
| ·岩层回转角θ的确定 | 第32-34页 |
| ·煤柱支撑力计算 | 第34-37页 |
| ·实体帮支撑力计算 | 第37-39页 |
| ·合理支护强度的计算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3 综采工作面新型超前支架设计及运动学分析 | 第40-66页 |
| ·新型超前支架总体设计 | 第40-42页 |
| ·端头及超前支护的技术要求 | 第40-41页 |
| ·超前支架总体结构 | 第41-42页 |
| ·基于 Pro/E 的支架主要部件参数化设计 | 第42-55页 |
| ·顶梁设计 | 第43-45页 |
| ·立柱设计选型 | 第45-47页 |
| ·底座设计 | 第47-48页 |
| ·四连杆机构设计 | 第48-50页 |
| ·护帮机构设计 | 第50-53页 |
| ·推移机构设计 | 第53-55页 |
| ·超前支架的运动学分析 | 第55-64页 |
| ·支架组的总体装配 | 第55-57页 |
| ·支架组运动学分析 | 第57-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4 基于 ANSYS 的超前支架强度分析 | 第66-86页 |
| ·超前支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6-69页 |
| ·支架建模思路 | 第66页 |
| ·建立模型 | 第66-67页 |
| ·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 第67-68页 |
| ·载荷及接触边界处理 | 第68-69页 |
| ·后处理结果分析 | 第69-84页 |
| ·顶梁均匀加载 | 第69-72页 |
| ·顶梁两端集中加载 | 第72-74页 |
| ·顶梁扭转 | 第74-76页 |
| ·顶梁偏载 | 第76-79页 |
| ·底座两端集中加载 | 第79-81页 |
| ·底座扭转 | 第81-83页 |
| ·护帮板强度分析 | 第83-84页 |
| ·支架 3 整架计算结果讨论 | 第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 5 超前支架液压系统设计与分析 | 第86-96页 |
| ·超前支架液压系统研究 | 第86-91页 |
| ·液压系统整体设计 | 第86-88页 |
| ·液压元器件选型及控制方式研究 | 第88-91页 |
| ·周期来压时支架反复支撑及顶板破坏控制研究 | 第91-94页 |
| ·安全阀的用途及要求 | 第91页 |
| ·安全阀的结构及技术特征 | 第91-92页 |
| ·安全阀的工作特性 | 第92页 |
| ·安全阀的性能要求 | 第92-93页 |
| ·周期来压时对安全阀的要求 | 第93-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6 工业性试验对比分析 | 第96-104页 |
| ·93 下 02 工作面巷道支护压力观测及数据分析 | 第96-99页 |
| ·超前支护方式介绍 | 第96-97页 |
| ·矿压观测方案 | 第97页 |
| ·矿压观测仪表 | 第97-98页 |
| ·矿压监测数据分析 | 第98页 |
| ·支护强度计算 | 第98-99页 |
| ·23 下 07 工作面超前支架压力观测及数据分析 | 第99-101页 |
| ·超前支护方式介绍 | 第99页 |
| ·矿压观测方案 | 第99页 |
| ·矿压观测仪表 | 第99-100页 |
| ·矿压监测数据分析 | 第100-101页 |
| ·支护强度计算 | 第101页 |
| ·不同支护方式的对比分析 | 第101-10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8页 |
| ·结论 | 第104-105页 |
| ·创新点 | 第105-106页 |
| ·展望 | 第106-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2页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12-114页 |
| 致谢 | 第114-116页 |
| 作者简介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