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毛泽东民主思想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导论第9-13页
 一、 选题的缘由第9-10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一) 理论意义第10页
  (二) 现实意义第10-11页
 三、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1页
  (一) 研究的重点第11页
  (二) 研究的难点第11页
  (三) 研究的创新点第11页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1-13页
  (一) 研究思路第11-12页
  (二)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一章 民主基本理论概述第13-25页
 一、 民主的含义第13-15页
  (一) 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第13-14页
  (二) 资产阶级的民主第14页
  (三) 人民当家作主第14-15页
 二、 民主类型的历史演变第15-20页
  (一) 古代的奴隶制民主第15-17页
  (二) 近现代的资本主义民主第17-18页
  (三) 社会主义民主第18-20页
 三、 马列主义民主观第20-25页
  (一) 民主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第21页
  (二) 民主的性质第21-22页
  (三) 民主与社会其它因素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第22-25页
第二章 毛泽东民主思想产生的渊源第25-31页
 一、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第25-26页
 二、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第26-27页
 三、 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第27-29页
  (一) 戊戌维新派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第27-28页
  (二)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第28-29页
 四、 马列主义的民主思想第29-31页
第三章 毛泽东民主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第31-46页
 一、 土地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形成时期第31-34页
  (一) 建立和巩固工农民主专政第31-32页
  (二) 构想“民主共和国”的建设第32-33页
  (三)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33-34页
 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民主思想的成熟时期第34-43页
  (一)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民主思想第34-41页
  (二)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民主思想第41-43页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发展时期第43-46页
  (一) 人民民主取得巨大进步的时期第43-44页
  (二) 民主政治建设遭受严重挫折的时期第44-46页
第四章 毛泽东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第46-62页
 一、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第46-50页
  (一)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第46-48页
  (二) 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第48-50页
  (三) 民主宪政的理论第50页
 二、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第50-55页
  (一) 统一战线理论第51-52页
  (二) 多党合作的政党理论第52-53页
  (三)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思想第53-55页
 三、 民主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第55-59页
  (一)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第55-56页
  (二) 群众路线理论第56-57页
  (三) 党内民主理论第57-59页
 四、 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第59-62页
  (一)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第59-60页
  (二) 鼓励人民群众参加管理第60-62页
第五章 对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历史评价和现实启示第62-73页
 一、 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历史评价第62-69页
  (一) 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历史贡献第62-67页
  (二) 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历史局限性第67-69页
 二、 毛泽东民主思想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第69-73页
  (一) 立足于国情,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第69-70页
  (二)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第70-71页
  (三) 加强法制建设,促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第71-73页
结束语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76-77页
后记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语》中的“知”辨析--孔子“知”论的正视、反观与重估
下一篇:文化强国建设视阈下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