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绪论 | 第14-27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14-15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四、 研究难点 | 第24-25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六、 创新之处 | 第25-27页 |
第一章 从新中国成立到 1980 年代前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 | 第27-60页 |
第一节 从新中国到 1950 年代的中国外交战略 | 第27-38页 |
一、 新中国的对外方针 | 第27-29页 |
二、 1950 年代前半期的中国外交 | 第29-32页 |
三、 1950 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外交 | 第32-38页 |
第二节 1960 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 第38-48页 |
一、 1960 年代的中国外交战略调整 | 第38-39页 |
二、 1960 年代前半期的中国外交 | 第39-43页 |
三、 1960 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外交 | 第43-48页 |
第三节 1970 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再调整 | 第48-60页 |
一、 1970 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 | 第48-50页 |
二、 1970 年代前半期的中国外交 | 第50-53页 |
三、 1970 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外交 | 第53-60页 |
第二章 1980 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背景与历程 | 第60-93页 |
第一节 1980 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国内背景 | 第60-75页 |
一 外交战略调整的组织保证 | 第60-67页 |
二、 外交战略调整的思想基础 | 第67-70页 |
三、 外交战略调整的新目标 | 第70-73页 |
四、 外交战略调整的新动力 | 第73-75页 |
第二节 1980 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国际背景 | 第75-85页 |
一、 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 | 第75-78页 |
二、 美国与苏联竞争态势由苏攻美守转向美攻苏守 | 第78-79页 |
三、 中美关系在里根上台前后变得紧张 | 第79-83页 |
四、 中苏关系出现改善势头 | 第83-85页 |
第三节 1980 年代中国外交调整的历程 | 第85-93页 |
一、 外交调整的先声(1976-1980 年) | 第85-87页 |
二、 外交调整的启动(1981-1982 年) | 第87-93页 |
第三章 1980 年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创新(上) | 第93-119页 |
第一节 在时代主题上作出新的科学论断 | 第93-100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时代观 | 第93-94页 |
二、 新中国成立、1980 年代前的时代观 | 第94-99页 |
三、 1980 年代对时代主题的新论断 | 第99-100页 |
第二节 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 | 第100-107页 |
一、 对结盟战略的反思 | 第101-104页 |
二、 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 | 第104-107页 |
第三节 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 第107-114页 |
一、 1980 年代前的发展战略 | 第107-111页 |
二、 实行对外开放战略 | 第111-114页 |
第四节 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国际环境 | 第114-119页 |
一、 1980 年代前中国外交的目标和任务 | 第115-117页 |
二、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有利国际环境 | 第117-119页 |
第四章 1980 年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创新(下) | 第119-126页 |
第一节 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 | 第119-121页 |
一、 “以苏划线”的做法,限制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拓展 | 第119-120页 |
二、 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 | 第120-121页 |
第二节 提出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 | 第121-123页 |
一、 “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由来 | 第122-123页 |
二、 “主权属我,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含义 | 第123页 |
第三节 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 第123-126页 |
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的提出 | 第123-124页 |
二、 根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 第124-126页 |
第五章 1980 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 第126-161页 |
第一节 调整对美战略 | 第126-134页 |
一、 中美战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 第126-131页 |
二、 拉开距离,不搞战略关系 | 第131-134页 |
第二节 调整对苏战略 | 第134-142页 |
一、 70 年代的中苏关系 | 第134-138页 |
二、 改善关系,但不回到大家庭 | 第138-142页 |
第三节 调整周边战略 | 第142-147页 |
一、 调整对韩战略 | 第142-144页 |
二、 调整对东盟国家战略 | 第144-147页 |
三、 调整对印度战略 | 第147页 |
第四节 调整对发展中国家战略 | 第147-154页 |
一、 进一步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友好与合作 | 第148-151页 |
二、 支持南北谈判、南南合作 | 第151-152页 |
三、 调整对外援助政策 | 第152-154页 |
第五节 调整多边外交战略 | 第154-161页 |
一、 调整前的中国多边外交政策 | 第154-157页 |
二、 积极参加国际事务 | 第157-161页 |
第六章 1980 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成就及影响 | 第161-183页 |
第一节 1980 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成就 | 第161-171页 |
一、 在大国外交中拓展了回旋余地 | 第161-166页 |
二、 进一步改善了周边环境 | 第166-168页 |
三、 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 第168-170页 |
四、 多边外交日趋活跃 | 第170-171页 |
第二节 1980 年代外交战略调整促进了冷战后中国外交的发展 | 第171-183页 |
一、 1980 年代调整后的中国外交方针在冷战后的延续 | 第171-174页 |
二、 顺利度过苏联解体带来的挑战和危机 | 第174-176页 |
三、 中国同原苏联地区独立国家关系平稳过渡 | 第176-180页 |
四、 冷战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新发展 | 第180-183页 |
结论:1980 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启示 | 第183-190页 |
参考文献 | 第190-199页 |
致谢 | 第199-20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00-2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