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7页 |
引论 | 第17-38页 |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7-22页 |
·选题缘起 | 第17-19页 |
·选题研究意义 | 第19-22页 |
二、选题研究综述 | 第22-35页 |
·研究成果简介 | 第22-23页 |
·文献研究综述 | 第23-34页 |
·研究成果述评 | 第34-35页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 | 第35-36页 |
·研究方法 | 第35页 |
·研究路径 | 第35-36页 |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第36-38页 |
·研究难点 | 第36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36-38页 |
第一章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 第38-67页 |
第一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时代背景 | 第38-48页 |
·世情: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 第38-42页 |
·国情: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 | 第42-45页 |
·党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发生深刻变化 | 第45-48页 |
第二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提出与重要意义 | 第48-67页 |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法的由来 | 第48-51页 |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意义 | 第51-61页 |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实践意义 | 第61-67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 第67-86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内涵探析 | 第67-77页 |
·“学习”概念的本义及其演变 | 第67-71页 |
·“学习型政党”的内涵 | 第71-76页 |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涵 | 第76-77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特征 | 第77-82页 |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 | 第77-78页 |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具有科学学习理念的政党 | 第78-79页 |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政党 | 第79-80页 |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具有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政党 | 第80-81页 |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具有健全学习机制的政党 | 第81页 |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能够在学习中反省和自我完善的政党 | 第81-82页 |
第三节 检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成效的标准 | 第82-86页 |
·用实践标准来检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成效 | 第83页 |
·用群众标准来检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成效 | 第83-84页 |
·用历史标准来检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成效 | 第84-86页 |
第三章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思想来源和哲学基础 | 第86-102页 |
第一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思想来源透析 | 第86-95页 |
·思想来源之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学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第86-89页 |
·思想来源之二:中共三代领导人有关政党学习的重要论述 | 第89-92页 |
·思想来源之三:中国古人有关学习的经验总结 | 第92-93页 |
·思想来源之四:国外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理论 | 第93-95页 |
第二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哲学基础透析 | 第95-102页 |
·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历史起点 | 第95-97页 |
·以科学的实践观为认识工具 | 第97-99页 |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 | 第99-102页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内在机制与路径选择 | 第102-127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内在机制 | 第102-123页 |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逻辑起点 | 第102-107页 |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动力机制 | 第107-118页 |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组织机制 | 第118-123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路径选择 | 第123-127页 |
·政治领袖的学习自觉与强力推动 | 第123-125页 |
·党内学习全员化 | 第125-127页 |
第五章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演进与理性思考 | 第127-160页 |
第一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演进 | 第127-153页 |
·迷惘彷徨的岁月:在学习中立党 | 第127-130页 |
·革命战争时期: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 | 第130-135页 |
·新中国成立前后:重新学习,善于学习 | 第135-138页 |
·改革开放初期:善于重新学习,建立学习制度 | 第138-142页 |
·世纪之交:学习学习再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 | 第142-146页 |
·战略机遇期:推进集体学习制度化,建设学习型政党 | 第146-153页 |
第二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性思考 | 第153-160页 |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与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紧密结合 | 第153-154页 |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 | 第154页 |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与推进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紧密结合 | 第154-155页 |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保持统一 | 第155-156页 |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使党员干部成为率先学习的典范和楷模 | 第156-157页 |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加强科学、高效、强有力的制度设计和程序安排 | 第157页 |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始终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风 | 第157-158页 |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以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 第158-160页 |
第六章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经验 | 第160-175页 |
第一节 重视并善于总结经验是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 | 第160-162页 |
·重视并善于总结经验是深化党的建设规律认识的要求 | 第160-161页 |
·重视并善于总结经验是增强党的建设自觉性的要求 | 第161页 |
·重视并善于总结经验是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的要求 | 第161-162页 |
第二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经验 | 第162-175页 |
·明确学习使命,牢牢把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根本方向 | 第162-165页 |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 | 第165-168页 |
·拓展学习阵地,整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学习资源 | 第168-170页 |
·健全学习制度,保障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顺利推进 | 第170-172页 |
·重视学风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成效 | 第172-175页 |
第七章 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 第175-196页 |
第一节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之基 | 第175-177页 |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 第175-176页 |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基础 | 第176页 |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不竭的前进动力 | 第176-177页 |
第二节 以科学的学习理念引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 第177-180页 |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 第177-178页 |
·树立“全过程学习”的理念 | 第178页 |
·树立“团体学习”的理念 | 第178-179页 |
·树立“生存学习”的理念 | 第179页 |
·树立“全面发展学习”的理念 | 第179-180页 |
第三节 以丰富的学习内容拓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领域 | 第180-184页 |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第180-181页 |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第181-182页 |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 第182-183页 |
·学习本职工作和现代化建设所需各方面知识 | 第183页 |
·学习党的历史发展和历史经验 | 第183-184页 |
第四节 创新学习机制保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 | 第184-192页 |
·强化学习动力机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先导 | 第185-186页 |
·革新学习组织机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 | 第186-188页 |
·健全学习实践机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落实 | 第188-190页 |
·完善学习保障机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保证 | 第190-192页 |
第五节 培育学习文化巩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成果 | 第192-196页 |
·强化学习型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属性以凝聚共识 | 第192-193页 |
·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以陶冶情操 | 第193-194页 |
·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端正学风以检验忠诚度 | 第194页 |
·变“软任务”为“硬约束”以提升执行力 | 第194-195页 |
·以推动科学发展和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实绩考量效果 | 第195-196页 |
结语 | 第196-198页 |
参考文献 | 第198-208页 |
致谢 | 第208-210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10-2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