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1 绪论 | 第14-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范围 | 第17-24页 |
·滨海新区自然环境概况 | 第17-24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框架 | 第24-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研究技术框架 | 第25-27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7-46页 |
·土壤有机碳库的研究 | 第27-32页 |
·土壤有机碳库研究总体进展 | 第27-29页 |
·土壤碳库的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土壤有机质降解原理的研究 | 第32-33页 |
·土地利用分类研究进展 | 第33-35页 |
·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研究 | 第35-39页 |
·土地利用和土壤有机碳模型进展研究 | 第39-46页 |
·土地利用模型 | 第39-41页 |
·土地利用、土壤退化模型 | 第41-42页 |
·基于土地利用的土壤有机碳模型 | 第42-46页 |
3 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68页 |
·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 | 第46-52页 |
·采样方法 | 第46-48页 |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 | 第48-52页 |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土壤有机碳数据特征分析 | 第52-57页 |
·滨海新区土壤有机碳估算结果 | 第52-53页 |
·土壤有机碳的统计性分析 | 第53-57页 |
·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子的垂直空间分布特征 | 第57-61页 |
·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因素解析 | 第61-68页 |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容重的关系 | 第62页 |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粘粒含量的关系 | 第62-64页 |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盐量和 pH 关系 | 第64-65页 |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4 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时空分布 | 第68-86页 |
·数据来源 | 第68页 |
·研究方法 | 第68-79页 |
·软件环境 | 第68-70页 |
·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 | 第70-73页 |
·遥感影像解译 | 第73-79页 |
·滨海新区土地演化 | 第79-81页 |
·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 第81-83页 |
·滨海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 | 第83-86页 |
·自然因素 | 第83页 |
·城市扩张 | 第83-84页 |
·经济因素 | 第84-86页 |
5 基于 CA 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拟 | 第86-100页 |
·研究方法和数据源 | 第86-88页 |
·CA 的组成及特征 | 第86-88页 |
·CA 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中的应用 | 第88页 |
·土地利用变化转移情况分析 | 第88-89页 |
·模拟结果与精度评价 | 第89-99页 |
·小结 | 第99-100页 |
6 土地利用改变对土壤有机碳影响模拟 | 第100-123页 |
·土壤有机碳模型方法 | 第100-105页 |
·ROTHC 模型原理 | 第100-104页 |
·ROTHC-salinity 模型 | 第104-105页 |
·滨海新区土壤有机碳模拟 | 第105-115页 |
·草地转林地的模拟 | 第107-110页 |
·草地转农田的模拟 | 第110-112页 |
·草地转城市绿地的模拟 | 第112页 |
·农田转草地的模拟 | 第112-114页 |
·裸地转农田的模拟 | 第114页 |
·草地转城市用地的模拟 | 第114-115页 |
·农田转城市用地的模拟 | 第115页 |
·验证模型 | 第115-121页 |
·验证原理 | 第115-119页 |
·滨海新区模拟的验证 | 第119-121页 |
·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研究 | 第121-123页 |
7 土壤有机碳空间预测 | 第123-136页 |
·土壤有机碳空间预测模型 | 第123-128页 |
·GIS-ROTHC 模型所需数据 | 第123-125页 |
·模拟程序(步骤) | 第125-128页 |
·滨海新区土壤有机碳空间预测 | 第128-133页 |
·滨海新区土壤有机碳及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动态 | 第128-130页 |
·1979-2050 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空间分布 | 第130-133页 |
·滨海新区土地利用开发与整理优化建议 | 第133-136页 |
·提高高碳储量的土地利用方式比例,限制人工管理方式 | 第133-134页 |
·优先建设低碳储量的土地利用方式 | 第134页 |
·重点保护自然的零碳排放区 | 第134页 |
·保护农田,减少农田与其他用地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 | 第134-135页 |
·土地利用转化时考虑土壤质地和转化类型相结合,促进低碳土地利用 | 第135-136页 |
8 结论及展望 | 第136-141页 |
·研究结论与成果 | 第136-138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38-139页 |
·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附录 | 第158-183页 |
附录 A 元胞 logit 回归模型数据 | 第158-164页 |
附录 B 两个模型公式的 2020 年土地利用预测 | 第164-167页 |
附录 C 模型公式 2 对 2030-2050 的土地利用预测 | 第167-170页 |
附录 D 土壤有机碳空间预测数据集 | 第170-177页 |
附录 E 1979-2050 年土壤碳损失及碳排放情况(前 200 行数据) | 第177-183页 |
个人简历 | 第183-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