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光学捕获技术的提出与发展 | 第11-16页 |
·多光阱的产生和全息光镊技术的发展 | 第16-20页 |
·光学捕获技术的应用 | 第20-26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内容与安排 | 第26-29页 |
第二章 光学捕获力的理论研究与光镊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29-43页 |
·光学捕获的原理与物理模型 | 第29-32页 |
·光学捕获力的计算 | 第32-38页 |
·光学捕获的电磁散射理论与 T 矩阵方法 | 第32-34页 |
·影响光学捕获效率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34-38页 |
·光镊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调制性能的测量与优化 | 第43-73页 |
·液晶 SLM 的调制原理 | 第43-51页 |
·概述 | 第43-45页 |
·液晶材料及其双折射特性 | 第45-46页 |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光调制原理 | 第46-51页 |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分子排列方式的判定与调制特性的测量 | 第51-58页 |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分子排列方式的判定 | 第51-57页 |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调制特性的测量 | 第57-58页 |
·扭曲向列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调制特性的研究与优化 | 第58-72页 |
·扭曲向列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数学描述 | 第59-67页 |
·扭曲向列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调制性能优化 | 第67-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第四章 相位全息图的计算与实验再现 | 第73-101页 |
·全息光镊原理概述 | 第73-74页 |
·计算用于产生光阱阵列的全息图的算法 | 第74-87页 |
·直接算法 | 第75-79页 |
·迭代算法 | 第79-87页 |
·相位全息图的实验再现 | 第87-94页 |
·单平面再现 | 第87-88页 |
·多平面再现 | 第88-92页 |
·动态再现 | 第92-94页 |
·几种常见的相位函数的在光镊系统中的应用 | 第94-100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第五章 全息光镊系统的构建与实验研究 | 第101-129页 |
·空间光调制器的使用与调制特性的伽马校正 | 第101-110页 |
·SLM 的连接与信号的加载 | 第102-105页 |
·SLM 工作方式的确定 | 第105-106页 |
·SLM 相位调制度的测量与伽马校正 | 第106-110页 |
·全息光镊系统其它器件参数的选择 | 第110-116页 |
·激光器的选择 | 第110-113页 |
·扩束、缩束与零级光斑的过滤 | 第113-114页 |
·显微物镜的选择 | 第114-116页 |
·全息光镊系统的实验研究 | 第116-126页 |
·多光阱三维捕获与多层捕获 | 第116-121页 |
·动态捕获 | 第121-123页 |
·特殊光阱 | 第123-126页 |
·结论 | 第126-12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9-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51页 |
附录 | 第151-157页 |
作者简历 | 第157-15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9-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