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穴位敷贴法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引文缩略词表第9-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第11-18页
 中医学在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第11-14页
  1. 病因病机第11页
  2. 中医治疗概况第11-13页
  3. 摄生调护第13-14页
 现代研究进展第14-17页
   ·病因第14-15页
   ·治疗第15-17页
 穴位敷贴第17-18页
第二部分 临床部分第18-27页
 1. 病例选择第18-20页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第18页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第18-19页
   ·纳入标准第19页
   ·排除病例标准第19页
   ·剔除病例标准第19页
   ·终止和撤除病例标准第19页
   ·脱落病例第19-20页
 2. 治疗方法第20-23页
   ·分组第20页
   ·敷贴方法第20页
   ·辅助治疗第20页
   ·疗程第20-21页
   ·观测指标第21页
     ·观察时点第21页
   ·安全性观察第21页
   ·统计学处理第21页
   ·疗效判定第21-23页
 3. 临床资料第23-27页
   ·一般资料第23页
   ·DAI指数比较第23-24页
   ·肠镜下改变第24页
   ·病理治疗前后积分结果比较第24-25页
   ·两组治疗前后血沉与C反应蛋白变化第25-26页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结果比较第26-27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27-31页
 1. 立项依据第27-28页
 2. 药物作用第28页
 3. 作用机制第28-29页
 4. 结果的讨论第29-30页
 5. 结论第30页
 6. 不足与展望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4页
附录第34-3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39-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知隐喻观视域下的中医药典籍隐喻英译研究--以《黄帝内经》及《伤寒论》为例
下一篇:清肺口服液对RSV肺炎患儿血清中IL-6及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