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3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传播中医药文化 | 第10-11页 |
·丰富语言学研究 | 第11页 |
·促进语言与文化关系研究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12-22页 |
1 隐喻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隐喻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修辞学下的隐喻研究 | 第12页 |
·语义学下的隐喻研究 | 第12-13页 |
·认知功能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下的隐喻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隐喻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我国古代隐喻研究 | 第14页 |
·我国现、当代隐喻研究 | 第14-15页 |
·认知隐喻研究总结 | 第15-16页 |
2 认知隐喻观视域下中医药英译研究 | 第16-19页 |
·认知隐喻观视域下诠释中医药英译的可行性 | 第16页 |
·隐喻与取象比类 | 第16-17页 |
·中医药学中运用认知隐喻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中医药翻译中运用认知隐喻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3 中医药典籍英译现状 | 第19-22页 |
·《黄帝内经》简介及研究 | 第19-20页 |
·《黄帝内经》简介 | 第19页 |
·《黄帝内经》英译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伤寒论》简介及研究 | 第20-22页 |
·《伤寒论》简介 | 第20-21页 |
·《伤寒论》英译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2 研究工具和资料 | 第22页 |
3 研究选材 | 第22-24页 |
·译者及译本介绍 | 第22-23页 |
·选取译本原因 | 第23-24页 |
·译者背景 | 第23页 |
·译作影响力 | 第23-24页 |
·翻译手法和视角 | 第24页 |
4 本文选词、句、段落标准 | 第24-25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5-61页 |
1 译本的语言特点 | 第25页 |
2 译本中的隐喻分类 | 第25-26页 |
3 译本中的隐喻英译方法 | 第26页 |
4 译本中认知隐喻观视域下隐喻英译分析 | 第26-59页 |
·自然型隐喻(Nature Metaphor) | 第26-43页 |
·社会型隐喻(Society Metaphor) | 第43-51页 |
·哲学型隐喻(Philosophy Metaphor) | 第51-57页 |
·宗教型隐喻(Religion Metaphor) | 第57-59页 |
5 认知隐喻观对中医药典籍隐喻英译的研究启示 | 第59-61页 |
·威斯《内经》英译本研究启示 | 第59-60页 |
·与英语的隐喻含义有共核的中医药语言可以恰当转换 | 第59页 |
·隐含意义比较明确的内容,译者可以较好的转换其意义 | 第59-60页 |
·对隐喻思维所传达的意义理解偏差,误译较多 | 第60页 |
·魏逎杰《伤寒论》英译本研究启示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3页 |
1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理解隐喻是解读中医药典籍的钥匙 | 第61页 |
·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典籍中隐喻的分类 | 第61页 |
·谁翻译中医药典籍更有优势 | 第61-62页 |
2 研究局限性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