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4页 |
·植物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反应 | 第17-21页 |
·植物低温伤害机理 | 第17-18页 |
·低温下植物代谢调节物质的变化 | 第18-20页 |
·植物抗氧化系统 | 第20-21页 |
·植物低温胁迫分子机制 | 第21-26页 |
·基因表达的信号转导(ABA 依赖和 ABA 不依赖响应途径) | 第21-22页 |
·冷诱导基因 | 第22-26页 |
·诱导抗冻基因充分表达的条件 | 第26-28页 |
·温度条件 | 第26页 |
·光照条件 | 第26-27页 |
·水分条件 | 第27页 |
·植物激素 | 第27-28页 |
·植物耐寒基因克隆方法的研究 | 第28-32页 |
·分子标记与图位克隆 | 第28页 |
·转座子标签法 | 第28-29页 |
·差异基因克隆方法 | 第29-32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目的意义 | 第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沙冬青温度相关基因表达谱的筛选 | 第34-45页 |
·实验材料 | 第34-38页 |
·植物材料 | 第34页 |
·酶及试剂试剂盒 | 第34页 |
·引物及测序 | 第34-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沙冬青幼苗的培养 | 第38页 |
·沙冬青幼苗逆境处理 | 第38页 |
·沙冬青总 RNA 的提取(Tris-酚法) | 第38页 |
·沙冬青总 RNA 的纯化 | 第38-39页 |
·沙冬青 cDNA 第一条链的合成 | 第39页 |
·沙冬青 cDNA 第一条链合成结果 actin 检测 | 第39-40页 |
·沙冬青逆境表达谱分析 | 第40页 |
·沙冬青温度相关 TDFs 的验证 | 第40页 |
·实验结果 | 第40-43页 |
·沙冬青总 RNA 的获得、第一条链 cDNA 的合成及 actin 检测 | 第40-41页 |
·沙冬青逆境表达谱分析 | 第41-42页 |
·沙冬青温度相关 TDFs 的半定量 RT-PCR 验证 | 第42-43页 |
·讨论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沙冬青温度诱导表达基因的克隆 | 第45-60页 |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载体与菌株 | 第45页 |
·酶及试剂盒 | 第45页 |
·引物 | 第45-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52页 |
·高纯度沙冬青总 RNA 的提取(EASYspin 植物 RNA 快速提取试剂盒) | 第46-47页 |
·利用 3 RACE 获得基因 3 末端 | 第47-49页 |
·利用 5 RACE 获得基因 5 末端 | 第49-51页 |
·基因全长的检测与结构分析 | 第51-52页 |
·实验结果 | 第52-57页 |
·3 RACE 和 5 RACE 结果 | 第52页 |
·温度相关基因全长 cDNA 序列的检测 | 第52-53页 |
·温度相关基因的初步功能预测 | 第53-57页 |
·讨论 | 第57-60页 |
第四章 AMDUF1517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 第60-80页 |
·实验材料 | 第60-61页 |
·载体与菌株 | 第60页 |
·酶、试剂盒及其他 | 第60页 |
·引物 | 第60-61页 |
·实验方法 | 第61-70页 |
·内含子检测 | 第61-62页 |
·启动子克隆 | 第62-63页 |
·亚细胞定位 | 第63-67页 |
·Southern 印记杂交确定基因组内拷贝数 | 第67-69页 |
·AmDUF1517 的组织特异表达和瞬时表达 | 第69-70页 |
·AmDUF1517 的诱导表达 | 第70页 |
·实验结果 | 第70-78页 |
·内含子获得和启动子克隆 | 第70-73页 |
·亚细胞定位 | 第73-74页 |
·Southern 印记杂交 | 第74-75页 |
·AmDUF1517 组织特异表达和瞬时表达分析 | 第75-77页 |
·AmDUF1517 的诱导表达分析 | 第77-78页 |
·讨论 | 第78-80页 |
第五章 AMDUF1517 基因的遗传转化和拟南芥突变体回复实验 | 第80-93页 |
·试验材料 | 第80-81页 |
·植物材料 | 第80页 |
·植物表达载体 | 第80页 |
·酶及其它试剂 | 第80页 |
·引物 | 第80-81页 |
·实验方法 | 第81-84页 |
·拟南芥的种植 | 第81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对农杆菌的转化 | 第81-82页 |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 第82页 |
·冷胁迫下拟南芥生理指标检测 | 第82-83页 |
·逆境胁迫下拟南芥特性的比较 | 第83-84页 |
·实验结果 | 第84-92页 |
·植物表达载体 | 第84页 |
·转 AmDUF1517 基因拟南芥的获得 | 第84-85页 |
·拟南芥形态观察与比较 | 第85-86页 |
·拟南芥生理指标比较 | 第86-88页 |
·逆境胁迫下拟南芥表型比较 | 第88-92页 |
·讨论 | 第92-93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4页 |
附录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作者简历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