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附表索引 | 第9-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15-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第2章 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 第18-27页 |
| ·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 ·村民自治 | 第18-19页 |
| ·合法性 | 第19-20页 |
| ·合法性危机 | 第20页 |
| ·合法性基础的要素构成 | 第20-22页 |
| ·合法性的制度规范基础 | 第21页 |
| ·合法性的统治绩效基础 | 第21页 |
| ·合法性的理念基础 | 第21-22页 |
| ·强化村级党组织合法性的现实要求 | 第22-27页 |
| ·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 第23页 |
|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 第23-25页 |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 第25-27页 |
| 第3章 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党组织的合法性困境 | 第27-34页 |
| ·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党组织建设现状 | 第27-29页 |
| ·村级党组织的意识形态认同度分析 | 第27-28页 |
| ·村级党组织建设的绩效认同度分析 | 第28页 |
| ·村级党组织的制度认同度分析 | 第28-29页 |
| ·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党组织面临的合法性困境 | 第29-34页 |
| ·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党组织威信树立受阻 | 第29-31页 |
|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两委”关系难协调 | 第31-33页 |
| ·村级党组织的角色合理性组合难度大 | 第33-34页 |
| 第4章 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党组织合法性困境的成因 | 第34-43页 |
| ·意识形态层面的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 ·主流意识形态的说服力急剧下降 | 第35页 |
| ·基层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 | 第35-36页 |
| ·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的滞后 | 第36页 |
| ·制度层面的原因分析 | 第36-40页 |
| ·“两委”关系的制度规定不健全 | 第37-39页 |
|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监督体制弱化 | 第39页 |
| ·“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后果 | 第39-40页 |
| ·“政绩困境”是出现村级党组织合法性困境的重要原因 | 第40-41页 |
| ·基层党组织自身层面的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 ·执政理念陈旧 | 第41-42页 |
| ·执政基础薄弱 | 第42页 |
| ·执政资源流失 | 第42-43页 |
| 第5章 摆脱村级党组织合法性困境的路径探索 | 第43-51页 |
| ·强化主流意识形态 | 第43-45页 |
| ·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变 | 第43-44页 |
|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意识形态工作 | 第44-45页 |
| ·完善制度体系 | 第45-47页 |
|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 第45-46页 |
| ·理顺“两委”关系是关键 | 第46-47页 |
| ·夯实绩效基础 | 第47-48页 |
| ·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 第47-48页 |
|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 第48页 |
| ·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 | 第48-51页 |
|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干部队伍建设 | 第49页 |
| ·推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 附录B(问卷调查)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