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1. 绪论 | 第13-2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中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规模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住房保障 | 第16页 |
·保障性住房 | 第16-17页 |
·保障性住房规模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1-24页 |
·简要评述 | 第24页 |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4-26页 |
·论文拟使用的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27-28页 |
2. 城镇保障性住房规模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28-35页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住房保障的理论 | 第28-29页 |
·社会保障理论 | 第29-30页 |
·准公共产品理论 | 第30-31页 |
·市场失灵理论 | 第31-32页 |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论 | 第32-35页 |
3. 城镇保障性住房规模的理论分析 | 第35-40页 |
·公平与效率 | 第35-37页 |
·住房保障与住房市场 | 第37-38页 |
·住房需求与住房供给 | 第38-40页 |
4. 城镇保障性住房规模的影响因素及测算方法 | 第40-51页 |
·保障性住房规模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0-46页 |
·从需求的角度考察保障性住房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40-43页 |
·从供给的角度考察保障性住房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43-44页 |
·对需求和供给均有影响的保障性住房规模的主要因素 | 第44-45页 |
·构建保障性住房规模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 第45-46页 |
·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需求规模的测算 | 第46-51页 |
·测算的意义 | 第46页 |
·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的确定 | 第46-47页 |
·住房保障收入标准的确定 | 第47-49页 |
·保障家庭比例的确定 | 第49-50页 |
·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需求量的预测 | 第50-51页 |
5. 四川省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需求规模的测算 | 第51-63页 |
·收入标准下的保障家庭比例 | 第51-57页 |
·房价水平的预测 | 第51-53页 |
·年还款额的确定 | 第53-54页 |
·住房保障收入线的确定 | 第54页 |
·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的预测 | 第54-56页 |
·保障比例的计算 | 第56-57页 |
·住房面积标准下的保障家庭比例 | 第57-58页 |
·测算基准年累计的住房保障需求量 | 第58-59页 |
·测算保障性住房新增需求量 | 第59-61页 |
·保障性住房年度需求总量的计算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对四川省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3-67页 |
·扩大保障性住房规模,实现供需均衡 | 第63-65页 |
·完善住房保障对象认定工作,确保保障提供的准确性 | 第65-66页 |
·进一步探索保障性住房供需的预测模型,把握住房保障的长期趋势 | 第66-67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7-70页 |
·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