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内幕交易与法律规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三、研究的路径 | 第11-14页 |
四、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五、本文的结构 | 第15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七、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一章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概述 | 第17-24页 |
第一节 内幕交易概念 | 第17页 |
第二节 内幕交易主体的界定 | 第17-19页 |
一、我国内幕交易主体的界定 | 第17-18页 |
二、国外内幕交易主体的界定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内幕信息界定 | 第19页 |
第四节 内幕交易的构成条件 | 第19-21页 |
一、我国内幕交易的构成条件 | 第19-20页 |
二、国外内幕交易构成的条件 | 第20-21页 |
第五节 内幕交易的危害 | 第21-24页 |
一、内幕交易对投资者造成损害 | 第21页 |
二、内幕交易对上市公司造成损害 | 第21-22页 |
三、内幕交易对证券市场造成损害 | 第22页 |
四、内幕交易会引发道德风险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 第24-31页 |
第一节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特征 | 第24-27页 |
一、内幕交易行为成为我国公开的秘密 | 第24-25页 |
二、内幕交易行为的集中性 | 第25-26页 |
三、内幕交易内容的共性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规制的难点 | 第27-29页 |
第三节 我国内幕交易存在的原由 | 第29-31页 |
一、我国法律文本的不完善 | 第29页 |
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整 | 第29页 |
三、没有建立严格的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实证分析 | 第31-37页 |
第一节 杭萧钢构案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黄光裕案 | 第32-33页 |
第三节 Chiarella 诉美国案 | 第33页 |
第四节 Cady Roberts & Co. 案 | 第33-34页 |
第五节 内幕交易手段比较和治理 | 第34-37页 |
一、国内外内幕交易手法 | 第34-35页 |
二、国内外内幕交易治理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37-42页 |
第一节 对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规制提出的建议 | 第37-40页 |
一、进一步完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 | 第37-38页 |
二、加强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 | 第38页 |
三、增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时间窗口的宽度 | 第38-39页 |
四、利用先进的数据库及科技技术采取动态监控 | 第39页 |
五、充分发挥各媒体的监管权和知情人的举报作用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的展望 | 第40-42页 |
一、实证分析不足 | 第40-41页 |
二、研究程度不够深入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